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大黑山:地点在头沟镇大酒缸村,周围丘陵几十里,地处与三沟和双峰寺衔接的中心地带。多年来,人们都管他叫做“花木兰城”。1982年,这座古遗址被定名为《土城子古遗址》。经初步考证,属于汉代以前或者是战国时期的军营。传说有花木兰“羊军”破黑山:一天,花木兰率军扫北,在这里屯兵筑城。说要扫平黑山敌军。当时,黑山上住着上万的匈奴兵马,是北平先锋官右贤王的营盘。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花木兰让士兵们把羊赶紧龙潭洼。点着羊角上挂的灯,擂起战鼓,整群的羊漫山遍野跑向黑山。匈奴守兵以为是花木兰攻山的人马,纷纷逃窜,弄得匈奴军,顾头顾不到尾,大败而逃。花木兰攻下黑山,打扫战场,把匈奴抢劫的财物分给百姓,拔营还朝。这就是传说中的“羊军”破黑山。土城子遗址:位于头沟镇瓦房村北梁,城基为黄粘土结构,故名。城垣为西南—东北向,坐落在长方形台基上。该城址长220米,宽130米,面积28600平米,城垣高3米。初步调查该城文化层深度为2米,详细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发掘。1977年在城址和四周发现石器、陶片、板瓦和三翼铜镞等遗物。从出土文物说明,该地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生息,战国、汉代皆为居住遗址。另据城址内外曾出土汉代铜、铁锥和三家乡汉代长城及烽燧遗迹联系分析,该城在汉代可能是屯戍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龙山:位于头沟镇大孤山村玉带河南岸,该山海拔680米,四周秀岭拱卫,山势临流而断,拔地擎天,半壁陡立,十分险峻,气势巍峨,雄奇宏伟,蔚为壮观。从脚下昂首仰视,上半部陡直如削,玉带河倚壁西流,山水相映成趣。许多丰富多彩的景观正如康熙诗云:“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其自然景观有双龙对峙、青龙翘首、驼峰远眺、金峰插翠、盘云绕岭、龙角望月、壑谷流溪、孤峦独秀、鸡鸣古洞、红旗披锦、银桥虹渡、慈母英峰、滴水湖、玉皇庙、龙山寺等二十几大丽景。有关二龙山传说很多,一说是玉皇大帝命麾下的天神杨二郎从古北口内赶出来的,一说是两条龙在斗法大战时留下来的,还有一说是在大禹治水时开凿出来的。相传南北朝时,有个女扮男装的花木兰扫北到此,在这里建起了“锁羊城”,利用二龙山陡峭的山峰训练过山羊。在大黑山上“羊军”大败匈奴兵。小孤山:头沟镇小孤山村西侧面对面立着两座小山,其形状一样,大小一般,相距一百多米,孤零零地兀自站在那里,两山相对离地面一丈多高各有一个小砬子窝。相传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天上有十二个太阳,民夫没有一点休息时间,于是,玉皇大帝就派杨二郎带着赶山鞭,又将玉帝的两块上马石挑了。当他将八个太阳压到东海的时候,肩上的扁担突然压折了,于是他就将两个太阳压在上马石底下,剩下的两个太阳,一个跑到天上,一个月出来一次,就是现在的月亮,另一个躲到东海的小岛后面,一天出来一次,自此人们正好白天劳作夜间休息。小孤山村边的这两座小山就是当年二郎神挑的下马石,那两个砬子窝插扁担尖的地方,压在山底下的两个太阳将地下水烫热,于是就从西边不远的半山腰中冒了出来,就是现在的康熙汤泉。大孤山:坐落在头沟镇大孤山村北,玉带河北岸,是二龙山之一,又称北龙山,因它比小孤山大上百余倍,因此称大孤山。从村南向北望去,它的形状既像卧牛,又像伏虎。这座山的南面离地三丈有一处高3米,,深5米的方形岩洞。当地人们称作鸡鸣洞,经传此洞每到八月酉时人们能听到“唧唧”的鸡叫声。玉带河:古称赛音河,河川在大
头沟镇文化资源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