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的另一方面上午,读了《对“年轻化”的辩证思考》,提出了我至少十年前就想到的问题,说出了我今年被“年轻化”“一刀切”下后才想到的问题,可谓意中所有笔下所无之作,甚感欣慰。摘录若干,用以致谢。让大多数人对未来抱有希望,这是干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先决条件。至少十年前,我就对不从工人、土兵中提拔干部的决定作出并广为宣传,感到可惜、可笑。因为它使一些工人、士兵被埋没,被伤害,让大量工人、士兵不抱有希望,变得懈怠。一个好的用人之道,既会使少年英才辈出,也不会把大器晚成者埋没。否则我们就只会有周瑜,而不会有廉颇;只会出甘罗,而不会出姜尚(子牙)。其实,简单化、概念化的“年轻化”,在某些地方和部门已经成为一种“问题化”。对此有人不胜感慨:“年轻化”下,只许你少年得志;“一刀切”来,不准我大器晚成。直到今年被“年轻化”“一刀切”下后,我才认为(绝非仅因自己)对干部在职与否,提拔与否,仅就年龄而言,“一刀切”应切在60岁为宜。这是国家职工法定工作年限。60岁以前人人都有工作权利,提拔资格,这样才能一生进取,奋斗不己,一生尽职,鞠躬尽瘁,而不是相反,未老先衰,未捷先退,浪费人生,虚度年华。如是,国家甚幸,个人甚幸。
“年轻化”的另一方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