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九子夺位康熙之子康熙帝有35个儿子,其中排序的有24位。康熙帝排序的24位皇子中,除去夭折4人、出继1人,还有19人,康熙帝临终前未满16岁的有5人。所以,可以考虑皇位继承的只有14人。他们是:皇长子胤禔(zhī)1672年生皇次子胤礽(rénɡ)1674年生皇三子胤祉(zhǐ)1677年生皇四子胤禛(zhēn)1678年生皇五子胤祺(qí)1679年生皇七子胤祐(yòu)1680年生皇八子胤禩(sì)1681年生皇九子胤禟(tánɡ)1683年生皇十子(礻我)(é)1683年生皇十二子胤祹(táo)1685年生皇十三子胤祥1686年生皇十四子胤禵(tí)1688年生皇十五子胤禑(wú)1693年生皇十七子胤礼康熙立储原因1697年生立储原因康熙帝在22岁时就立胤礽为皇太子,他为什么在自己如此年轻的时候就急着确定皇储呢?主要原因有五:第一,满洲历史教训。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并宣布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死后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极死后由实力较强的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由此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政权濒于分裂的危险。第二,皇权旗权矛盾。皇权是指皇帝的权力,旗权是指八旗贵族的权力,二者有统一、也有矛盾。天命末、崇德末的皇位继承,旗权占主导地位。顺治朝由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的制度开始发生变化。顺治帝24岁病逝前,想不遵祖制,以从兄弟为继承人。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最后由顺治帝与孝庄太后、诸王、大臣等商量,决定由皇三子玄烨来继承皇位,四大臣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辅政,皇权与旗权取得了折衷。康熙帝立皇太子,为的是强化皇权,削弱旗权。第三,学习汉族经验。康熙帝学习并接受汉族儒家经典,研究中国历朝统治经验,深悉预立储君有利于皇权的连续性与稳固性,是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头等政治大事。他开始接受历代皇位继承的经验,特别是明朝皇位嫡长制(正妻长子)继承皇位的历史传统。第四,平定叛乱所需。当时发生“三藩”之乱,伪托“朱三太子”蛊惑人心,以之为号召,煽动起叛乱,使康熙帝看到“太子”威力之大。他命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以丧其志,绝其望;同时,自己也立皇太子,以为身后预作准备,并有壮大声势、稳定人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太子党皇次子胤礽(rénɡ),康熙对他格外关照,在他两岁的时候,就立他为皇太子。八阿哥党皇八子胤禩(sì)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皇长子胤禔(zhī)生皇九子胤禟(tánɡ)皇十子(礻我)(é)皇十四子胤禵(tí)雍正党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皇十三子胤祥逍遥党爱新觉罗·胤祉,清圣祖仁皇帝第三子,雍正帝异母兄,母荣妃马佳氏。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二月二十日午时,卒于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皇三子赠诚隐郡王胤祉,其初行次为第十,康熙十六年丁巳二月二十日午时生,庶妃马佳氏即荣妃出。三十七年三月,封诚郡王。明年九月,以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四十八三月,晋诚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与受末命。雍正六年六月,坐贪利降诚郡王。八年二月,复晋诚亲王。五月,论罪八款,削爵、拘禁于景山永安亭。十年壬子闰五月十九日丑刻幽死,年五十有六,以郡王礼葬。
康熙九子夺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