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用“礼”浸润学子之心资料.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用“礼”浸润学子之心——用《〈论语〉选读》中蕴涵的教育思想感化学生的案例分析洪家中学褚月嫒背景:《〈论语〉选读》教学任务已近尾声,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意犹未尽,我深深折服于孔子那博大超群的智慧。早想写些东西来总结这半个学期教授《论语》的心得。之所以以此为切口,源于一位可爱的学生。他想了一个奇招, 杜绝了某班部分同学在班级里乱丢东西的现象。他只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贴了一张纸条,上书一行大字:“请勿在此处倒垃圾,否则《论语》就白读了!”没有疾言厉色,却能收到如此显著的效果?我想这半个学期下来,学生在孔子“礼”的思想的熏陶下的确有了或大或小的改变。而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要以此为契机,用“礼”浸润学子之心。因此,我在教授《〈论语〉选读》时,只要教材内容中蕴涵有教育思想的篇章,总是毫不犹豫地拿来。在这里,我只是把其中的三个课堂片断放在一起做个案例分析,以点带面,管中窥“豹”。主题: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论及了孝道、治学、立德、为政,他的思想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特别是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学习做人、处世的关键阶段,应该有一本经典的著作陪伴他们。而教师,就是帮助他们更好理解和吸收经典言论的桥梁。我在课堂中也是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其中有三个课堂细节是我印象深刻并已取得良好反响的, 我稍加整理,用三个标题加以概括:1、莫待无花空折枝——聆听孔子孝道之言。 2、成由勤俭败由奢——且观孔子生活态度。3、明月清泉自在怀——感念孔子坚毅之志。细节: 情景一:莫待无花空折枝——聆听孔子孝道之言附课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洒食,先生馔,曾是 2 以为孝乎? ”(《为政第二》)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要做到孝,最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事时,当儿子的替父母去做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先吃,这难道就算是孝了? ”我在准备《克己复礼》专题时就注意到有“子夏问孝”章,联系到平时在和学生或家长的接触中所了解到的学生对“孝”的淡漠,就决定把这一章和常规上与“孝”有关的章节结合在一起,和学生专门就孝道来探讨一番。然而,当我刚把“孝”这个概念抛出来,就听到有个学生从鼻孔里哼出一声, 那种不以为然的态度更让我觉得这节课的必要性。学生心里,“孝”这个概念很模糊。别说敬爱父母,反过来父母对子女得小心侍奉。当面顶撞,甚至因为父母轻微的责骂就离家出走的就大有人在。在家对父母不孝,在校对师长不敬,走向社会后,会是怎样的场景?思于此,我赶紧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孝?怎样才算是做到了孝? ”学生热情不高,我只能点名提问。有个学生说: “等我以后长大了赡养父母就是孝了,现在我自己还得靠他们养,谈什么孝呢? ”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甚至有学生偷笑,看我怎么收场。看来学生对孝的理解只停留在物质表面上。我把子游问孝章展示给学生。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然后和他们谈论了物质上赡养父母和精神上敬爱父母的本质区别。也提到了我比较担忧的一个社会现状: 现在的大中小城市,已到

用“礼”浸润学子之心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