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迟子建.txt.tx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我读迟子建的小说在我对迟子建小说的有限阅读中,使我获知了一些女性作家的写作秘密。我一直以为,女作家要将小说写得有特色不难,但要将小说写得大气就显得不容易,这需要作家具备有节制的情感、深刻的理性洞察力和坚持良知的勇气。女作家理性一点是有好处的,否则,写作很容易变成一种个人情感宣泄的途径,这种过分注重个人感性经验表达的写作是有限度的,因为从感觉出发的,只能到达个人的感觉。在当下的女作家群中,陈染、林白等人是典型的感觉主义者,她们满足于揭示个人隐秘的心理,其中,充满自渎的经验,看不到任何的神圣与高尚。个体的困境如何与人类的困境发生关联,如何在作品中实现一种向上的抒情性(而不是向着感性的),是许多女作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我在更早一些时候读到迟子建的《炉火依然》、《怀想时节》等中篇时,就觉得这只是迟子建过渡时期的作品,虽然里面才情横溢,但我看不到作家对现实、对理想的确切体验,某种飘忽的语气、含混的结构消解了我们对存在的理解。我更喜欢迟子建的短篇,《白雪的墓园》、《逝川》、《亲亲土豆》等,都使我流连不已。那晓畅的故事、清晰的情感线条以及在生活细节里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让我看到了一个成熟作家才有的气质。一个女性作家,要将丰富的情感隐藏在作品之后,那是多么的不容易。迟子建在表达上倾向朴素,在感受上则充满浪漫,这都是优秀作家该具备的素质。感觉容易使小说情绪化,而情绪是相当浅表的,只有深刻的思想、觉醒的良知能够深入人性的本质。往往女作家只有感觉的激情,但大师的写作都来自于良知的激情,即使是绝望,也是表达一种良知被摧毁后的黑暗。在迟子建近两年的小说中,我看到了一种该有的冷静与从容,这使她有效地避免了女作家俗常的困境。这让我想起王安忆,她之所以能够在几代作家中显得卓尔不群,就在于她在表达个人经验时,在个人经验之上建立起了一个理性核心,作为她体验的出发点。因着有“寻根时期”她与个人经验的恰当分离,在《叔叔的故事》之后,王安忆重新回到个人经验时,才不会陷落到玩赏感性的泥淖之中。王安忆不仅是一个体验的作家,更是一个思考的作家,思考使她建立起了一种价值判断力,并有力地拒斥了颓废的经验、自渎的经验,不使其成为小说的主体。好小说说到底是一种精神,而不单是一种经验。在这一点上,王安忆与迟子建可以说是中国当下女作家的榜样。接近迟子建的小说没有任何困难,这源于迟子建择用了现实主义的方式来写作。当我在读《晨钟响彻黄昏》、《岸上的美奴》、《香坊》这些非常小说化的小说时,就会生出一种对那些将小说写得不像小说的作家的厌倦。我多次说过,我喜欢故事,故事有什么不好呢?一个作家的才华,在如何完成故事及故事的精神上,可以得到最好的检验,而在所谓语言与结构的游戏中,则有可能使一些装模作样的末流作家伪装成为革命的先锋。这就是为何博尔赫斯能够被不断地模仿,而托尔斯泰永远无法被模仿的内在原因。我喜欢迟子建的故事,一点都不刁钻,臆想的成分也很少,可以很传神地表达出迟子建所理解的那幅生存图景。更让我喜欢的是,迟子建的故事被她的忧伤深深地浸透了。故事总是与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可在当下这个充满冒险主义、机会主义的文坛,我们对现实主义出现了很深的误解。许多作家害怕被人称为现实主义者,好像这样就会失去艺术前卫的地位。这与罗伯—格里耶这位先锋作家的理解很不相同,他说:“所有的作家都希望成为现实主义者,从

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迟子建.tx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