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春秋繁露.pdf.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春秋繁露 1 春秋繁露卷第一楚庄王第一“楚庄王杀陈夏征舒, 春秋贬其文, 不予专讨也; 灵王杀齐庆封, 而直称楚子, 何也?”曰: “庄王之行贤,而征舒之罪重, 以贤君讨重罪,其于人心善,若不贬,庸知其非正经, 春秋常于其嫌得者, 见其不得也。是故齐桓不予专地而封, 晋文不予致王而朝, 楚庄弗予专杀而讨, 三者不得, 则诸侯之得, 殆此矣, 此楚灵之所以称子而讨也。春秋之辞多所况, 是文约而法明也。”问者曰: “不予诸侯之专封, 复见于陈蔡之灭; 不予诸侯之专讨, 独不复见庆封之杀, 何也?”曰: “春秋之用辞,已明者去之,未明者着之。今诸侯之不得专讨,固已明矣,而庆封之罪,未有所见也,故称楚子,以伯讨之,着其罪之宜死,以为天下大禁, 曰: 人臣之行, 贬主之位, 乱国之臣, 虽不篡杀, 其罪皆宜死。比于此, 其云尔也。”“春秋曰: ‘晋伐鲜虞。’奚恶乎晋, 而同夷狄也?”曰: “春秋尊礼而重信, 信重于地, 礼尊于身。何以知其然也?宋伯姬疑礼而死于火,齐桓公疑信而亏其地,春秋贤而举之,以为天下法。曰礼而信, 礼无不答, 施无不报, 天之数也。今我君臣同姓适女, 女无良心, 礼以不答, 有恐畏我, 何其不夷狄也! 公子庆父之乱, 鲁危殆亡, 而齐桓安之, 于彼无亲, 尚来忧我, 如何与同姓而残贼遇我。诗云: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彼先人。明发不昧,有怀二人。’人皆有此心也。今晋不以同姓忧我, 而强大厌我,我心望焉,故言之不好,谓之晋而已, 婉辞也。”问者曰: “晋恶而不可亲, 公往而不敢至, 乃人情耳, 君子何耻, 而称公有疾也?”曰: “恶无故自来,君子不耻,内省不疚,何忧于志是已矣。今春秋耻之者,昭公有以取之也。臣陵其君, 始于文而甚于昭, 公受乱陵夷, 而无惧惕之心, 嚣嚣然轻计妄讨, 犯大礼而取同姓, 接不义而重自轻也。人之言曰: ‘国家治则四邻贺, 国家乱则四邻散。’是故季孙专其位, 而大国莫之正, 出走八年, 死乃得归, 身亡子危, 困之至也。君子不耻其困, 而耻其所以穷。昭公虽逢此时, 苟不取同姓, 讵至于是; 虽取同姓, 能用孔子自辅, 亦不至如是。时难而治简,行枉而无救,是其所以穷也。”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 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三世, 有闻四世, 有传闻五世。故哀、定、昭, 君子之所见也, 襄、成、文、宣, 君子之所闻也, 僖、闵、庄、桓、隐, 君子之所传闻也。所见六十一年,所闻八十五年,所传闻九十六年。于所见,微其辞,于所闻, 痛其祸, 于传闻, 杀其恩, 与情俱也。是故逐季氏, 而言又雩, 微其辞也; 子赤杀, 弗忍书日, 痛其祸也; 子般杀, 而书乙未, 杀其恩也。屈伸之志, 详略之文, 皆应之, 吾以其近近而远远、亲亲而疏疏也, 亦知其贵贵而贱贱、重重而轻轻也, 有知其厚厚而薄薄、善善而恶恶也, 有知其阳阳而阴阴、白白而黑黑也。百物皆有合偶, 偶之合之, 仇之匹之, 善矣。诗云: ‘威仪抑抑, 德音秩秩, 无怨无恶, 率由仇匹。’此之谓也。然则春秋义之大者也, 得一端而博达之, 观其是非, 可以得其正法, 视其温辞, 可以知其塞怨, 是故于外道而不显, 于内讳而不隐, 于尊亦然, 于贤亦然, 此其别内外、差贤不肖、而等尊卑也。义不讪上, 智不危身, 故远者以义讳, 近者以智畏, 畏与义兼, 则世逾近, 而言逾谨矣, 此定、哀之所以微其辞。以故用则天下平,不用则安其身,春秋之道也。春秋之道, 奉天而法古。是故虽有巧手, 弗修规矩, 不能正方圆; 虽有察耳, 不吹六律, 不能定五音;虽有知心,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已! 1 春秋繁露 2 故圣者法天, 贤者法圣, 此其大数也; 得大数而治, 失大数而乱, 此治乱之分也; 所闻天下无二道, 故圣人异治同理也, 古今通达, 故先贤传其法于后世也。春秋之于世事也, 善复古, 讥易常,欲其法先王也。然而介以一言曰: “王者必改制。”自僻者得此以为辞,曰: “古苟可循, 先王之道, 何莫相因。”世迷是闻, 以疑正道而信邪言, 甚可患也。答之曰: “人有闻诸侯之君射狸首之乐者,于是自断狸首,县而射之,曰: ‘安在于乐也?’此闻其名,而不知其实者也。今所谓新王必改制者, 非改其道, 非变其理, 受命于天, 易姓更王, 非继前王而王也, 若一因前制, 修故业, 而无有所改, 是与继前王而王者无以别。受命之君, 天之所大显也; 事父者承意, 事君者仪志, 事天亦然; 今天大显已, 物袭所代, 而率与同, 则不显不明, 非天志, 故必徒居处, 更称号, 改正朔, 易服色者, 无他焉, 不敢不顺天志, 而明自显也。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 无易道之实。孔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

春秋繁露.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