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名词解释(戏剧概论)1. 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础手段。在演出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2. 戏剧情境:戏剧作品组成要素之一,戏剧中用以表现专题情节及情况。 3. 戏剧冲突:表现人和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内心矛盾特殊艺术形式。 4. 戏剧性:戏剧特征在作品中具体表现,关键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直观外观。从广义角度讲,它是美学通常范围。 5. 假定性:在戏剧艺术中,则指戏剧艺术形象和它所反应生活自然形态不相符审美原理,即艺术家依据认识标准和审美标准对生活自然形态所作程度不一样变形和改造。艺术形象决不是生活自然形态机械复制,艺术并不要求把它作品当做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定性乃是全部艺术固有本性。 6. 戏剧风格:由戏剧家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戏剧作品艺术特色。戏剧风格形式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关键标志。 7. 戏剧流派:戏剧风格群体化现象。通常以一两个风格鲜明戏剧家为标帜,一群风格相近戏剧家自觉地以组织形式进行艺术性、学术性聚合,或因为受某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和艺术风尚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共同创作倾向,相互呼应,从而组成有社会影响戏剧流派。戏剧流派大多产生于戏剧思想比较自由,戏剧事业比较繁荣时期。 8. 现实主义戏剧:戏剧关键流派之一。它强调在舞台上客观地、精细地再现生活,塑造经典环境经典人物。 在世界各国戏剧史上自戏剧最早形成就包含现实主义原因,这种含有现实主义原因戏剧伴随时代、民族和社会条件不一样而有所改变和发展。不过,作为比较自觉、有完整艺术理论和演剧体系流派,通常是指19世纪下半叶,欧洲文学和艺术中现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兴起一个戏剧运动和流派。从19世纪30~70年代,伴随文学领域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相继出现,现实主义戏剧也开始在欧洲舞台上活跃起来。当初欧洲革命兴起,自然科学家大量地发觉,哲学家们深思妙想,给她们带来处理这个世界新式武器,新方法。于是现实主义适逢其时,蔚然成象,以她们特有思想武器来暴露黑暗,努力争取真实,深切,宽广,这也是当初很多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共同特点。9. 浪漫主义戏剧:戏剧关键流派之一。作为特定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关键在法、德、英等国)兴起戏剧流派。在不一样国家有不一样表现,但有3条基础特征大致相同:(1)从产生背景来看,它果断反对、冲破一切古典主义既定规则,作为一个公然反叛力量而崛起;(2)从创作思想来看,它崇尚主观,强调艺术家激情、想象和灵感,既无视艺术艺术程式束缚,也不受生活真实局限:(3)从艺术形式上看,它常见强烈对比和夸张,使舞台上色彩斑斓,自由多变,充满机巧和突转,四处出奇制胜。在历史上,浪漫主义戏剧在各国前后经历时间不长,然而,给它以影响及受它影响含有浪漫主义色彩戏剧却源远流长,情况十分复杂。 10. 古典主义戏剧:戏剧关键流派之一。欧洲17世纪盛行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形成;17世纪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在欧洲戏剧界曾占支配地位,19世纪浪漫主义戏剧兴起后逐步消失。 对古典主义戏剧理论探讨,能够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但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确实立是在17世纪30~70年代法国。1636年,《熙德》演出而发生争论。首相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撰文批评《熙德》。1638年,由学院创始人之一沙波兰(1595~1674)执笔《法兰西学院对〈熙德〉意见书》正式发表。文中指责高
戏剧名词解释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