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曹操用人政策中五种关系 2曹操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和实 2曹操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和才 3曹操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廉和贪 5曹操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降和叛 5曹操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大和小 6二、曹操是个好老板 81、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92、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103、令行严禁,赏罚分明 114、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12陈寿《三国志》为曹操做传,最终有一段总结,这段总结陈寿表示了这么一个意思:第一点,战胜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关键成功;第二点,曹操为何能够战胜袁绍呢?两个原因,第一是曹操精于谋略,第二是曹操善于用人。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给曹操一生做一个总结,可见用人之道对于曹操来说是多么地关键。其实所谓用人之道,无非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人,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用。曹操用人做法能够总结十六个字: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也就是说曹操她是实实在在地期望有很多人才来帮助她,在以前提下,曹操妥善地处理了五种关系。一、曹操用人政策中五种关系曹操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名和实第一个关系就是“名和实”。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名人,也有能人,名人和能人它不是一个概念,有名她不一定有能耐,有大家有能耐她可能不一定有名声,她可能默默无闻。那么你在招揽人才时候就有一个选项,你是要名人呢,你还是要能人呢?曹操政策是什么呢?名至实归,更重实际。这个话怎么讲?曹操她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需有很多很多人来帮助她。而且相比较而言,曹操条件是比较差,政治资本是不如她对手,比如袁绍,她有一个庞大家族作为支持,比方说孙权,她有父兄留下一片现成基业,比方说刘备,当然也没有什么本钱,不过她自己弄出一个来,刘皇叔,她最少有一张能够骗人名片,曹操有什么呢?一说起来,太监孙子。我们知道在东汉这个时代它是很重名,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汉代便以名教治天下,我们读孔子书知道,孔子学生问孔子说,先生假如做了官,第一件要做是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所以在这么一个时代名是很关键,曹操明白这一点,所以她期望争取当初豪门世族、社会贤达、社会名流这么部分人能够来支持她。所以曹操不是不要名人,而且是很欢迎名人,不过曹操心里很清楚,这些名人不一定能够帮忙。曹操态度很简单,你来帮忙当然好,帮腔也不错,帮凶也能够,实在不行,帮闲也行,帮闲我也要;我也不指望你们这些人能够实实在在地给我做什么事,我也不指望你们这些人真心诚意地拥护我,只要你们能够来,你们来给我装点门面,你们不公开跟我作对,就能够了。曹操是不迷信名人,曹操也是不重虚名,曹操名言就是“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就是曹操更看重是实在内容,她是很务实一个人。甚至她婚姻全部是很务实,她第一任夫人,就是我们曾经讲过丁夫人,丁夫人和她离异以后,曹操就让她妾卞氏做了夫人,那就是卞夫人,卞夫人出身是不好,出身倡家。倡就是倡伎,那是单人旁,倡伎两个字全部是单人旁,这个倡伎在那个时候关键是献艺,通常情况下是艺妓,卖艺不卖身,不过这个卖艺和卖身之间在当初也没有什么严格这个界限,所以这个单人旁倡伎很轻易转换为女子旁那个娼妓。那么这么一个出身在当初不不过卑微,而且是卑贱,根据一个讲究门第出身这么一个规矩,那是不能够做夫人。曹操不管,因为卞氏很好,出身虽差,人品极好,做人很地低调,她也给曹操生了好儿子,草丕是她生,曹植也是她生,以后草丕被立为太子,卞夫人手下人开玩笑说夫人啊,你看大公子全部做太子了,你得请客啊,开玩笑了,卞夫人说什么呢?唉,我没有把孩子教坏,就不错了,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我哪里还敢居什么功劳啊!曹操外出打仗时候总是会缴获部分珠宝、珍宝、古玩、首饰这么部分东西,她带回家以后曹操会把这些东西先交给卞夫人去挑选,因为她是夫人,正妻嘛,每次卞夫人全部挑一个中等水平,首饰、珠宝这类。曹操就奇怪,就问她,说我经过观察发觉,你每次不挑最好,也不挑最差,你全部挑个中等,什么原因呢?卞夫人说,挑最好那叫贪婪,挑最差那叫虚伪,我挑中等。这是很实在一个说法,所以曹操很欣赏她。曹操是这么一个人,所以她在处理人才问题上她态度就是名至实归、更重实际。曹操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德和才曹操要处理第二个关系,德才关系,“德和才”关系。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历史上长久以来争论不休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人才她德和才不能兼备时候,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我们应该选哪个?传统说法呢,首先我们要德才兼备,这个话没错,不过不能兼备呢?传统做法是先德后才,不过曹操这个时候相反,她三次下达求贤令,公开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德和才一旦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候,首先取是才,而不是德。那么这个说法是很轻易引发误解,所以我们要略加说明,曹操为何要提出“唯才是举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的用人之道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