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普法活动学习内容一、普法常识1、什么是“”法制宣传日?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于4月26日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相关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计划》确定:“将中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十二个月一次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要求了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基础,是公民权利根本法律保障,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基础,是依法治国基础依据,是治国安邦总章程。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宪法知识宣传教育,使广大公民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所以,将现行宪法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充足表现了宪法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关键地位,表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基础任务。 2、今年“”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专题是什么? 答:今年“”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专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3、什么是“法律八进”? 答: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乡村、法律进小区、法律进家庭、法律进宗教场所,统称为“法律八进。” 4、法制宣传教育对象是哪些人? 答:法制宣传教育对象是一切有接收教育能力公民。 5、什么是“六五”普法?答:“六五”普法,是—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简称,是指从“一五”普法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第六个五年普法教育。6、“六五”普法关键目标是什么?答:关键目标是:经过深入扎实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输法律知识,深入坚定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形成自觉学法遵法使用方法社会环境。7、“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由来是什么?答:12月4日,是现行宪法实施日,为纪念这一特殊日子,,经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四五”普法计划明确要求,“将中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十二个月一次全国法制宣传日”。二、依法治校(一)什么是依法治校?答: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照法制标准和法制精神,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要求,管理学校事务,开展办学、教育教学、维护师生正当权益等活动。教育部7月17日公布了《教育部相关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若干意见》(教政法[]3号文件),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作出了全方面布署。(二)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目标是什么?答: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制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议、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老师和受教育者法律素质有显著提升;建立完善权益救助渠道,老师和受教育者正当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学校育人环境;确保,确保学校正确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明良好法制环境。(三)依法治校内涵有哪些?答:(一)自主化管理所谓自主化管理,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议、组织教育活动权力,也就是说学校能够自行决定、处理本校事务权力。1、要主动推进政府和相关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要致力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法治政府。2、要落实学校法人地位。3、学校要建立起自主化管理科学、规范决议机制和决议民主监督机制。学校章程是学校办学纲领性文件,是学校“母法”。章程制订,是学校
普法学习内容样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