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赋林北平阮忠刊发时间: 2007-11-05 08:28:45 光明日报[字体: 大中小] 海口,海南省省会。海口起源于汉代,开埠于宋末元初。由于它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地处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为海口。“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设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 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琼州口,民国初期的海口镇。 1926 年 12月,海口从琼山县划出,独立建市。 1950 年4月 23日,海口市解放。汉以后不断有名臣流贬海南,如唐代李德裕、宋代李纲、李光、胡铨等都在海口生活过;文化名人苏东坡在贬海南儋州期间,先后两次在海口生活,为海南文化的传播作了很大的贡献。海口本地在古代也产生了许多名流,如明代丘浚、唐胄、海瑞等人,光秉千秋。而海口的马鞍山火山口,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火山口;建于清代的秀英炮台,为全国的四大炮台之一。解放前,有李硕勋等烈士、冯白驹等英雄为海南浴血奋战。现海口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圣地。《百城赋》下期刊出《上饶赋》,敬请关注。城市沿革南溟际空,吞吐日月,九天坠皎星;山岛耸峙,吸纳风云,八极连海隅。天动地摇,马鞍岭火山群舞①, 山如爆竹惊醒沉睡海口;原始察终,仙沟岭石器遗址, 刀耕火种伴随远古先民。北临浩淼,海纳百川,雪浪养育海般胸膺;东拱五指,山积微尘,层峦陶冶山似情怀;南襟渡江,江朝瀚海, 澄波践行点滴事业;西倚港湾,粤海贯通,巨轮开启锦绣前程。新海口,振百业: 招四海之士,风劲鹰扬水击三千里;集八荒之才,海运鹏飞高旋九万仞。往昔岁月,秦辟象郡而汉设珠崖;唐置崖州而宋有琼山。珠崖岭,李唐古陶蕴袅袅炊烟;南渡江,赵宋旧水涵依依别情。趁南渡之兴,李纲吟天光海色②; 循一池清香,玉蟾赋腊月芙蓉③。东坡书院起洙泗弦歌,孰言居士孤悬海外;海口文庙兴邹鲁余风④,谁云古则身处蛮荒⑤?且说子瞻授徒,“沧海何曾断地脉”, 问学不息;君弼应举⑥,“白袍端合破天荒”,代有传人。真个是,浮粟、泂酌⑦,双泉润心腹饱经纶;琼台、雁峰⑧,两院泽目眼满河山。俗称“一里三贤才”,贤才云蒸;“五里三进士”,进士霞蔚。更有“名闻允昭”,学士丘浚为一代文宗⑨;“名动京师”,御史钟芳号南溟奇才⑩;“名著甲科”,侍郎唐胄称岭南之冠(11) ;“百炼弥坚”,鲠臣海瑞乃南海青天(12) 。苍穹侧目,天涯诸贤聚海口;碧海动容,琼岛声名动天下。再说那古驿道:宋星轺、元白沙、明西道,马蹄声声八方回荡;古港口:汉烈楼、唐海口、宋白沙, 商船济济九州辐辏。抗倭寇,巨炮扼琼州海峡咽喉,万夫莫开;保民安,继虞举义旗讨逆征战(13) ,沈毅远播。勋亭流芳,李硕勋喋血报国之身影(14) ;琼崖丰碑,冯白驹红旗不倒之光彩(15) 。白沙门之役,木帆船神勇军舰变纸虎;得胜路之战,解放军英武百姓庆新生。天衢通京都,八逵绕琼城。骑楼丽影,古街风貌,南粤习俗之标志;海航凌云, “美兰”港湾,海口鼎新之象征。秀英炮台,古木参天依稀传隆隆炮响,花草葱翠隐约含“振武”威风。假日海滩,海风扬波仿佛鼓心灵之曲;潮汐卷舒, 犹若诵肺腑之诗。谁曾料,远离战争,炮台成清幽佳景。孰不云,享受安宁,海滩是休闲天堂。西部海岸,花草茵茵沐海雾;东郊椰林,绿果累悬承曦光。火龙洞里火龙宫、天然拱、群龙舞,熔岩天成,气势恢宏;玉龙泉下玉泉流,声如磬,
海口赋.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