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嫃散文集.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0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0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0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简嫃散文集莲因室辑 . 目录【1 】简嫃纪事………………………………………3 【2 】水问………………………………………… 24 【3 】只缘身在此山中……………………………… 82 【4】月娘照眠床…………………………………… 118 【5】七个季节……………………………………… 123 【6】私房书………………………………………… 145 【7】浮在空中的鱼群………………………………… 158 【8 】下午茶………………………………………… 185 【9 】梦游书………………………………………… 221 【 10 】空灵………………………………………… 233 【 11 】胭脂盆地…………………………………… 266 【 12 】女儿红……………………………………… 288 【 13 】红婴仔……………………………………… 332 【 14】天涯海角…………………………………… 342 【 15 】好一座浮岛………………………………… 347 【 16 】微晕的森林………………………………… 415 【 17 】未结集作品………………………………… 466 简媜纪事一简媜的散文,通常有一种细腻典雅又卓尔不群的气韵,使得她天生丽质的散文表现力看起来有类善舞的吉普赛姑娘。她的动作是如此冷静优雅,自如流丽,以致在千百人的作品中,可以一眼认出她来。迥然有别的气息和瑰美恢奇的力量,是如此的具有穿透力,在千人一面重复的晦暗虚无中,随手点染出人文主义的光芒,正是简媜的才华。对此,我感激不尽。那些从灵魂本原生长出来的语言,没有一味的因循现实,也没有抽象成冰冷的逻辑建筑,那些话语,具有明察秋毫的清明,同时表现了最鲜明的情感却毫不做作。它们不限于情感的纯粹,更在于发扬了信仰的真诚, 从而使人心能够镜鉴自我的尊严。如果开始,对于她还只是挚友相逢般的欣喜,那么,后来诸多文本的感同身受, 令我确信:她印心传意的文字,在另一心灵意证心明的刹那,始具有了圆满完成的意味。会心微笑,只是那些久远以来就熟悉的神情与手势。遂有此论。二传说后稷的子孙,黄帝的苗裔,春秋时期东周襄王时的简师甫是简媜的祖先。简师甫,本来姓姬,是周天子的王室子弟,当时住在京畿河南洛阳附近。公元前 636 年周室内乱,狄兵入侵,襄王出奔郑国,简师甫受命赴晋求援,解危护驾有功,他的子孙才以谥为氏而姓了简,历经战国兵乱和秦朝迁民,简氏从洛阳迁徙到涿郡(即范阳)立了门户,且在此日益茁壮。后人大多分布在涿郡(今河北涿县)。到了三国时代,简雍随刘备迁居四川,简氏族人移居川中;五代时一族定居江西,一族迁至广东。《简氏姓族考》记录:“三国时,简雍为中郎。时天下大乱,家人从之,有在邵阳,有在远安,有在江西新喻,靖安,蜀之巴县。五季后梁时,契丹寇北方,涿州无日不忧兵,其宗有宦游岭外者,乃留焉不归。若黎涌系一山,则自涿州逾河涉江,而先入粤者,后晋割北方十六州贿契丹,而涿在其中,简姓宗族因而至岭外者渐众,分居粤东诸邑。”到了隋代,四川牛靴赖西南设置了简州(今四川简阳县),此地简氏子孙繁盛, 曾数十里没有异姓。五代南唐时期(公元 939 - 958 年)简氏族人简庆远出川到袁州(今江西宜春县)做官,生有二子,后来回乡遇兵祸阻碍,就在江西定居下来, 成为简氏江西一脉。另有简一山在后梁时(公元 913 - 923 年)到了广东、南海。成为广东最早的简氏宗族。南宋高宗时,金朝完颜氏大举南侵,天下沸腾,简氏避祸南迁,江西简会益到了福建当起了私塾教师。简会益生有三子,简骤和简骥到了广东,简驱的儿子简致德到了永定县太平里洪源村定居,成为洪源简氏的开基源头。洪源一脉第九世简德润是个非常值得一说的人物。元顺帝时,简雍三十三世孙简德润移居漳州府南靖县梅林村坂上(现在叫做下坂)的地方,娶了张进兴守寡的媳妇刘十姐,入赘张家,允诺张简两姓并传,所谓“张、简同宗”。南靖县立族开基以简德润为一世祖,四世后人丁渐旺,建立宗祠; 七世后设置祭祀田业,奖励仕进,编修族谱,建立宗族制度;九世以后开始向台湾、南洋移垦;十一、十二世时,明末永历年间郑成功举兵,简氏族人响应渡台;十三、十四世,清朝年间,南靖灾祸不断,大量简氏族人东渡台湾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所。其中有一支在 1796 年( 即嘉庆元年) 追随吴沙穿山越岭入垦宜兰,直抵冬山河流域噶玛兰族聚落。传到二十二世就是简媜所在的位置。宜兰原是噶玛兰族的乐土, 1796 年吴沙率漳、泉、客三籍垦民开拓噶玛兰,在“有唐山公,无唐山嬷”的历史背景下( 噶玛兰族属平埔族, kavalan 意即“平原上的人”, 沿浊水溪即今兰阳溪南北分布,共有三十六番社, 1650 年时,约有九千多人,他们以渔猎、耕作、养畜饲鹿维生,是母系社会,行一夫一妻制,婚嫁时由男方入赘女方,并

简嫃散文集.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0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