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源头活水来方才渠水清如许----赴浙大培训感悟从繁华的都市,静谧的校园,热烈讨论的课堂,回归到纷繁的工作岗位,我细细思索这6天学习的点点滴滴,除了精彩的课堂培训、实地参观外,更加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和一个个不足挂齿的细节。而对细节的关注与重视,或许正是浙江人能够成功的诀窍之一,这成为我们学习的关键。对规则的重视。在杭州的马路上,斑马线之前最常见的是三个字---车让人。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天晚上,散步后回宾馆,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时,看看左右没有驶近的车辆,便从斑马线上走过。走到一半多一点,右侧驶来一辆公交车。我一看,就停下来,想让公交车先过。却不想,公交车由快变慢,在离斑马线两三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大概是看我发愣,司机笑着示意我先走,待我走过路口后,方才发动公交车。这让我不由对杭州人的文明大为赞赏。在各个大城市纷纷加宽道路而人行道却越来越被挤占的时下,杭州能有如此“善待”步行者的举措,让人称赞。后来,我坐出租车时,向出租车司机打听,他们说,一般情况下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最遵守“车让人”这一规定,不管什么情况都让行人先走,否则,公司、交警会严厉处罚;反而是一些私家车主不太在意,因为监控不可能每辆车都拍到。由此我感悟到:规则很重要;对违反规则的惩罚更加重要;文明更多情况下是靠约束,而不是自觉,这些对于任何一个学校乃至一个班级来说制定规则的初衷不就如此吗?看来人性化是讲原则和前提的。浙大培训班的服务细致到位。无论是培训班的主管老师还是阳光开朗的年轻班主任,在我们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倾尽热情的诚恳,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丝毫没有产生来到大城市的陌生感,相反地我们却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恍惚感”,从接站到宾馆,从宾馆到课堂,以致最后结束返回的送行,都使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他们的细致,热情,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感动。虽是短短的一周学习时间,但11位专家睿智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却是我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值得我长期的深入思考、消化、践行,可以说,这是一次和专家接壤思想,谋求突破的过程。杭州育才外语学校校长张军林的《微秀课程----成全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一课,我认识到了作为教师要为每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提供便利,力争为每一个学生找到成长的最佳课堂,让每个孩子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外语学院石其乐教授幽默的课堂风格、渊博的学识让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巨大的引领作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激发了我今后更要不断钻研,敢于创新的动力,并将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青春健康教育专家周仁娣老师的“情商比智商高,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的理论,让我认识到了对青春期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的张方松主任教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用数学方法把高三语文教成第一名的“教育界的神奇大咖”,通过课堂中具体的案例操作让我为教师的教育智慧而折服,接下来要好好将下载的课件深入探索,甚至做好学以致用。我最感兴趣的是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赵群筠和杭州市天航教育集团郑英老师的讲座。这两位美丽聪慧的女性具有共同的博学、专业,但是授课风格各有千秋。赵局长以她温婉、娴雅的谈吐,在台上她的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教育的美好,辅以生动的案例娓娓道来,不仅化解了与听者理论悬殊之间的差距
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