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虚拟仪器”课程“3P”教学方法探讨.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虚拟仪器”课程“3P”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针对虚拟仪器课程专业知识面广、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性强的特点,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等几方面展开了有益的探索;从课程内容模块化、3P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词:3P;模块化;虚拟仪器;创新教学作者简介:胡乾苗(1963-),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励金祥(1966-),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浙江?宁波?31521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宁波市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宁波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XMxyb201120)、宁波大学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JSDKC626)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66-02 “虚拟仪器”作为一门电子信息专业、自控专业的应用技术课,其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掌握虚拟仪器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基本设计思想,学会虚拟仪器系统软件开发工具——LabVIEW,掌握虚拟仪器在测量仪器、过程控制、信号分析、远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具有利用数据采集卡和相应的硬件设备快速构建研究、开发工作中需要的测试、实验系统的能力。显然,虚拟仪器具有软件开发与硬件设计结合紧密、应用性强、涉及专业知识广(如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软件工程)等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虚拟仪器”课程的特点,在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一、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根据“虚拟仪器”课程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学方法是关键,而教学方法是针对教学内容制定的,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而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将课程内容划分成三个模块:基础编程、应用开发、创新教学,知识结构形成金字塔型,如图1所示。基础编程模块:在介绍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构成和最新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把虚拟仪器前面板设计和程序框图设计、程序结构、图形显示、字符串与文件I/O、数据采集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应用开发模块:课程的主要内容从理论讲述转换到重点在于应用,以操作性、应用性项目为主,设计出测试、应用等一系列实验模块。如:虚拟电压表、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温度、压力等检测仪表的设计,数据实时通信等,重点突出应用技能的基本训练与综合设计,为后续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创新实践打下基础。创新教学模块: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1-3]教学内容取材于实际的工程项目,根据知识点将整个项目分解开来,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分立到综合。在整体结构上,将知识点与具体实例应用相融合,应用针对性更强。二、教学方法的选用课程教学手段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鉴于“虚拟仪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把课程教学由课堂搬到了实验室,把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灵活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技能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课程内容的三个模块,以教、学、做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采用“3P”(Presentati

“虚拟仪器”课程“3P”教学方法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fhrekp29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