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诗律*一、诗体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汉魏六朝至唐代的诗歌,根据其有无格律,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一)古诗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一时期的文人诗作。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不讲究平仄、对仗。五言诗、七言诗是汉朝产生的诗体。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最早的成熟的五言诗是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最早的七言诗是汉代《柏梁台诗》。杂言古诗有三七杂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句式,三五七言兼用者也算七古。*(二)近体诗南朝齐梁时代,随着四声的发现,诗歌创作开始讲究平仄,当时“永明体”的特点就是讲究声韵格律。南北朝时期,骈体文讲究对仗。这些都对近体诗格律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体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初唐,成熟于中唐。近体诗或称今体诗、格律诗。*(三)古体诗近体诗产生以后,唐代及后世诗人按照古诗写法创作的诗歌叫古体诗,又叫古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近体诗在句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古体诗既无句数的限制,也无固定的句式,更无平仄、韵律、对仗的严格约束。*二、诗律(一)字句有定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绝句:四句一首。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五字(古绝)。七言绝句(七绝):每句七字。分律绝和古绝。*二、诗律(一)字句有定律诗:八句一首。五言律诗(五律):每句五字。七言律诗(七律):每句七字。长律/排律:超过八句,分五言长律或七言长律。*二、诗律(一)字句有定律诗和绝句中,每两句称为一联。五律和七律各四联:首(起)联、颔(次)联、颈(三)联、尾(结)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一)字句有定(五绝)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五律)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押韵严格1、韵脚固定。近体诗偶句末字押韵,首句可入韵;古体诗一般也是隔句押韵。2、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忌换韵或出韵(首句入韵可以用邻韵);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韵可以通押,还可以换韵。3、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古体诗可押平、仄声韵,仄声韵中区别上去入声韵。4、忌重韵。*
古汉语通论 诗律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