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庭?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和父母兄弟姐妹一起的这个家。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生子的那一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我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往往受到原生家庭极大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在婚姻里,你和配偶的互动模式常和小时候父母之间的互动模式雷同。如果你的父亲经常对母亲大吼,而你母亲经常抱怨,除非我们在学习之后时时刻意提醒自己,否则很容易重蹈覆辙。你的父母常争吵,你和配偶也很可能为之争吵,好像在潜意识中我们希望借着重复那些事情而得到更好的结局。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听我慢慢的转述。林雨昙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她的妈妈一直被她的爸爸时不时地谩骂和殴打。从她懂事起一直到她读初中,她的家里时不时的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当她听到同学的父母从来不会打架的时候,很是不可理解和羡慕。她曾经举例,有次在她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就看到妈妈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而爸爸掀起桌子把所有饭菜打翻在地的场景。叛逆期的她跑去质问她的父亲为何要欺负妈妈,结果被她的爸爸打了耳光。她和她的兄弟姐妹都很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不和爸爸离婚,但是,妈妈的回答是:如果离婚,我怎么能养活你们啊?”也因为这样的家庭,让林雨昙从小要自己成为小大人,从小知道要努力工作。直到她27岁那天的清晨。前一天晚上,她一夜未回,清晨回家的时候,吃了碗泡面准备睡觉,这个时候她的妈妈穿好运动衣准备去跑步,妈妈还说了句:你怎么那么晚才回来,快点去睡觉。可是到了六点多,她被姐姐和爸爸的呼喊声惊醒,她有种不祥的预感,妈妈出事了。的确,当她下楼的时候,她看到她的妈妈在厕所里上吊了。当最后因为要解剖了解真正死因的时候,她和她的姐姐惊呆了,发现她妈妈身上的瘀青比尸斑还要多,妈妈的死因是因为爸爸在和妈妈的争吵中失手把她掐死后伪造了上吊的假象。当时的林羽昙彻底的崩溃了,她的爸爸把妈妈杀了,她觉得她的世界没有爱,她无法去爱。如果不是后来她遇到了她的先生。因为一次心理治疗,她认识了她的先生陈嘉堡。当时陈先生知道了林的事情后,和林分享了原生家庭的概念。每个人的行为模式都和他从小的原生家庭非常有关系。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了爸爸杀了妈妈,妈妈被爸爸毒打的现象,但是,为什么爸爸要打妈妈,而妈妈始终能够忍受毒打的深层次原因,没有人去探究。这和爸爸的小时候经历和教育一定有关。因为爸爸的爸爸就打老婆。爸爸从小生活在一个缺失爱的家庭,他不能确定老婆有多爱他,他骂一下老婆,发现老婆并不还嘴。于是他就想再进一步测试老婆是否还能忍受,通过虐待对方来寻求自己对妻子爱他认知的安全感,直到最后杀死她。其实,这一点,我们或多或少身上都有。特别是女孩子,往往要男生做什么做什么,比如有时候晚上十点了,就是要吃面,就是要男生起来煮。一旦男生不这么做,就觉得对方并不如他所说的那么爱她。其实吃面是假,为了证明男生就是爱她的。为了要知道男生多爱她,她会越来越要求更多。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一味的要求。而为什么林的母亲就会一味的忍受,因为母亲从小的教育是要从一而终,三从四德。她认为的爱就是忍受,也许她的母亲的母亲就是忍受的。她认为只有接受父亲的毒打,才是她表现对子女的爱的方式,直到将自己的性命忍掉。很多的电视剧也好,小说也好,都会觉得这是中华民族母亲的光辉形象,而父亲是十恶不赦的代表,子女就要永远的活在痛苦之中。其实,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