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节日文化里的诗情画意了解古代节日文化,学习鉴赏古诗词全国统编教材——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2017年江苏高考题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正确的项是(3分):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文中指曾祖、祖父、: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2017年江苏高考题目—对传统文化的重视·。(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匕面①古代君见臣,面南而坐,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②古代尊长见卑幼,都是面南而坐,故也以“北面”指拜人为师:身执经,北面备弟子语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从全国统一编排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的篇目内容,到近几年高考题目中关于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比重的明显增加趋势,都足以见得国家教育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所以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在语文学习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古代文化常识称呼习惯:谦称;敬称称谓各年龄段称呼2历法「纪年法纪月纪日法纪时法3节日、节气—古诗词的学习4职官5地理学校与录取方式6科举发展变革宗法八股文与试帖诗8礼俗9音律古代节日文化——诗词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有大量有关传统节日的诗词,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化遗·《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指出:“要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中学生学习鉴赏这些古诗词,就应当重视积累这些古代节日文化常识,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诗词内容及情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也让学生从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弘扬并传承传统文化古代节日——诗词°元旦:正月初一,又叫元日,现在称春节。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贴春联、贴门神】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记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节日——诗词人日:正月初七。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古代节日与诗词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tunzha鸡栖半掩扉。桑柘sangzhe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代节日文化里的诗情画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