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控制性具体计划说明书背景6月至9月,市计划局和茶园新区联合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茶园城市副中心计划设计方案国际咨询,邀请了四家中国外设计机构参与竞标。经过教授评审,中国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方案被评为优胜方案,此次计划以中规院方案为基础,充足吸纳其它三个方案优点,经过对茶园城市副中心计划布局、建设规模、交通结构和景观要素等深入分析研究,编制完成了《重庆茶园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了跟上茶园城市副中心日益紧迫开发步伐,适应土地使用和有偿出让需要,由中国城市计划设计研究院继续对该方案进行深化,编制本控制性具体计划,为城市计划主管部门提供具体计划控制和管理依据。:(1)、《中国城市计划法》(1990年4月1日)(2)、建设部《城市计划编制措施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3)、《城市用地分类和计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4)、《重庆市城市总体计划-》(5)、《重庆市城市计划管理技术要求》.8(6)、《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计划设计方案征集教授评审意见》.8(7)、国家相关规范及重庆市相关地方法规。:(1)整体性标准:紧密结合重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功效、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多方面整体思索,合理衔接,使茶园副中心成为东部新城“动力关键”,并使整个新城成为城市中有机组成部分。(2)特色突出标准:突出重庆地方特色,表现山城、江城风貌,保持和发扬城市山水格局,重视城市肌理延续。(3)可连续性标准:计划理念应有创新,吸收国际中国新城副中心计划建设成功经验和教训,坚持可连续发展、重视以人为本。(4)结合自然标准:从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高度,尊重重庆山地城市自然环境,在充足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合理分配空间,整适用地结构,确定开发建设模式并组织绿地系统,逐步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型新城区。(5)和城市经济相协调标准:计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同时含有经济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和功效定位和发展目标相吻合。现实状况条件分析区位条件茶园城市副中心在重庆市南岸区境内铜锣山东麓,坐落于计划东部新城中茶园—鹿角组团中心位置,向西穿过铜锣山,(行车距离约15公里),(行车距离约11公里)。茶园副中心在重庆市六个城市副中心中位置最靠东。自然要素区内为浅丘地貌,山丘台地脉络清楚,关键形成三条脊线。基地地形总体展现出西高东低态势,西侧是铜锣山余脉,另外还有两座南北走向小山。“川”字形山体把场地分为两条谷地和一块台地。苦溪河及其支流从基地内穿过,平时水流较小(经过拦坝可扩大水面),两条河流向北汇入长江。基地植被条件良好,尤其是几座山体和河谷地带,植被繁茂,环境优美。景观条件场地山水环境优越,远处有铜锣山和明月山作为背景,近景有樵坪山郊野公园。场地自然要素分析场地交通要素分析场地景观要素分析基地内有两条河流从中穿过,形成滨河景观线,沟谷地带是关键开放空间。茶园工业园管委会大楼是现实状况关键地标性建筑。现实状况范围内有三条较为明确景观视廊,一条是两个山体之间,另一条是对着远处铜锣山,第三条是东部小山体对着苦溪河。交通条件基地紧挨着城市内环线,建立了茶园副中心和老城区快捷联络,世纪大道在基地内路段已建成通车。总来说,片区和老城区联络程度还比较低,可达行较差,伴随南山隧道和慈母山隧道开通,将得到较大改善。场地建设条件综合评价基地南部为先期开发工业园,现在建设已经形成规模,吸引了TCL、美、雅格尔等著名企业集团落户,为城市拓展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茶园工业区先期完善基础设施,为茶园副中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基地内部道路骨架建设已经陆续展开,周围多个住宅区建设也在筹备之中,配套服务设施也将陆续上马。计划方案简述东部新城总体概念方案在构思早期,立足总体计划,在宏观层面上,经过对东部新城功效组织结构分析、交通组织结构分析、空间形态分析,确定了茶园城市副中心性质及规模、完善了和城市交通组织结构、综合考虑了三者空间形态关系,经过茶园城市副中心设计来强化该区域整体结构。总体布局结构:东部新城在铜锣山和明月山之间平行谷地中纵向生长,城市形态展现出蜿蜒在两山之间“双脉共荣、城园相对、轴向拓展、多中心多组团”布局结构。功效布局结构:东部新城是带形多中心、多组团城市,形成五个功效中心,由北往南分别是鱼嘴产业服务中心、市级会展中心、东部新城综合中心(茶园副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和界石物流中心。组团内部是片层结构,居住用地、商业等服务设施用地、产业用地及山体绿带呈“三明治式”层片布局。交通组织结构:合理组织带状城市交通,构建纵向、轴带型交通结构,加强南北各个组团之间交通联络。南北向形成1条快速路、1条客运走廊(设置公交、轨道交通和BRT系统)、1条货运交通干道和2条小汽车交通干道,
2021年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