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手册这是关于采访的小手册。我们努力让它做到实用, 有助于记者完成自己的报道。但更重要的,它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所有的答案。在日常的报道中, 快速的节奏如同切分音般把每天分开。哪一天该完成什么, 成为记者心中暗藏的节奏。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像一场踏错步点的舞蹈,一切全乱了。而打乱这些节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找不到采访对象,不能高质量地完成采访的工作。而这决定了一篇报道的品质。其实, 采访就是对人性的测试。记者在和采访对象打交道的时候, 考验的不仅是记者对行业的了解,对产业的观察,也考验记者对人性的洞察力。人性的优点和缺陷,在一场采访中, 就可以暴露无遗。采访注定是一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结束的战争, 而记者要做的就是,打赢它。一、怎样找到你的采访对象不断地被拒绝, 不断地被延迟, 总是找不到愿意说话的人, 截稿的日期在一天天地逼近……在日常的报道中,记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这的确令人沮丧,因为新闻不能虚构, 而等待又让人痛苦,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愿意说话的人, 或者说找到让人不得不说话的理由? 要回答这个问题, 记者应该首先问自己, 别人为什么要接受我的采访?其实这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他为什么要接受采访?其二是, 他为什么要接受本报或者该记者的采访。对于第一个问题, 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个公司的CEO可能会想宣传他的公司或者产品, 或者想展示他作为商业精英的形象; 也可能竞争的需要; 还有, 当一个事件发生时, 记者已经掌握了相关的重要信息, 而这些信息又是对方需要了解的, 这个时候, 他可能就不得不说。而对于第二个问题, 被采访对象可能会看重报纸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 也可能因为报纸这种影响力和风格让他反而会更谨慎; 或者记者本身有一定的知名度, 通过精心的准备, 让被采访对象感觉到接受采访是值得的, 而在采访完, 他的话不会被歪曲或者误解。这只是一些可能遇到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记者要掌握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利益格局。下面有一些采访前要做的工作: 1、采访前:精心准备,事半功倍。(1) 熟悉和研究已(或将)发生事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2) 查阅相关资料和专业知识,掌握采访对象所涉行业基本态势; (3 )判断采访对象的利益格局与可能心态,寻找可能的介入角度和突破口; (4) 有针对性地提出采访请求,或是有针对性地拟订采访提纲; (5) 判断对方回应心态,调整自身姿态,努力促成采访; (6) 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间、地点、方式; (7) 检查有关物质准备情况,提前 10 分钟赶到约定地点。附:如遇拒绝,如何尽可能接近采访对象: (1) 判断对象拒绝的原因; (2) 将已有报道或已成影响介绍给对象, 或是帮助其分析所处利益格局, 呈明“说”的好处; (3) 承诺保护消息源,不透露对方姓名; (4) 找朋友或熟人介绍; (5) 从外围了解相关事实,再回头向对象质证; (6) 直接到对象办公室或途中等候。二、怎样开始第一个问题采访是一场短兵相接而又要礼尚往来的战争。很多预想中的问题要找机会提出,而有时对方不经意的回答却埋藏中极有价值的线索和答案, 机会也许稍纵即逝, 但又不能急于求成,取得对方的信任,不仅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采访的艺术。首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本报很多属于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报道, 这方面更要做到有备无患
《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手册.docx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