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黄金分割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第23章《相似形》的《比例线段》一节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较长线段为全线段与短线段的比例中项,这样的线段分割叫做黄金分割(goidensection),分割点叫做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经过运算,得出的结论是::1,其近似值约为3:2、5:3、8:5等。从大量实物观察中可以看出,凡符合这种比例关系所组成的长方形,都是最美的几何图形,也就是说,凡是符合“黄金分割”要求的形体,都是最美的形体。从而说明了事物的美,主要孕育在自身各部分和谐适度的比例关系中;比例的和谐适度是构成形式美的必要条件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开普勒(1572-1630)曾经说过:“几何学里有两个宝库:一个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另一个就是黄金分割。”黄金,光灿夺目,无比瑰丽,历来被人看得异常珍贵。人们常用它比喻许多美好事物:如黄金时代、金色理想、金子般的心灵、金灿灿的太阳等。美学上把黄金分割叫做“黄金律”,之所以把“分割”前边冠以“黄金”二字,也是取其最美最佳之意。大自然真的很神奇,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有意或无意运用了“黄金分割”。从公元前六世纪末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一规律到现在,两千多年来,它的影响至深至广,充分表现了它那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信奉它的人越来越多。它被人誉为:“最美最巧妙的比例”、“天然合理的最奇妙的形式比例。”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对它加以倡导和运用,曾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十六世纪威尼斯数学家帕乔里对它推崇备至,曾说:“一切企求成为美的东西的世俗物品,都得服从于‘黄金分割’这天赐的比例。”特别是十九世纪德国数学家蔡辛,曾对“黄金分割”从理论上作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它那广泛的美学价值。“黄金分割”起初是运用在建筑艺术方面。公元前四世纪时希腊的巴特农神殿中高大威严的大理石柱廊,就是根据“黄金分割”的法则分割了整座神殿,它的正面尺寸与“黄金矩形”()吻合,使其上下比例适度来表现庄严肃穆的。从此以后,许多世界著名建筑,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中国的北京故宫等,在构图设计方面,都是巧妙地应用了“黄金分割”这一规律的。令人更为感到奇妙的是,“黄金分割”有着它的普遍适用性和多方面的广泛的美学价值,在人体上、艺术上、社会生活和生产工艺、自然界诸方面,都可以看到它的美学妙用。人体是造物者的杰作,美的人体总是符合“黄金分割”规律的。粗略地说,人体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腰部的肚脐为分割点,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其下部分与上部分之比,大体上是8:5,正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男士肚脐以上部分看成一条线段,喉结为分割点,其下部分与上部分之比,大体上仍是8:5,也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这里说的是大体而非一定或绝对。有人对人体上下身的比例,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周密的计算,发现如果严格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要求,不论男女,大多数人的下身的比长不够,一般要短二寸左右,这样稍微影响了人体之美。对于这种固有的缺陷,女士还有后天补救的办法,那就是穿高跟鞋,以增加下身的长度,使之显得更高挑健美一些,在这一点上,男士只能望“鞋”兴叹了。可惜高跟鞋又不宜太高,总不能因为美而伤脚呀。人们也
奇妙的黄金分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