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污闪事故及预防输电线路绝缘子要求在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和长期运行电压下均能可靠运行。但沉积在绝缘子表面上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污秽颗粒与雾、露、毛毛雨、融冰、融雪等恶劣气象条件的作用,将使绝缘子的电气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得输电线路不仅可能在过电压的作用下发生闪络,更频繁的是在长期运行电压下发生污秽闪络,造成停电事故。据统计,由于污秽而引起的绝缘闪络事故次数目前在电网事故次数总数中已占第二位,仅次于雷害事故,而污闪事故造成的损失大约是雷害事故的10倍一、污闪现象污闪:指线路绝缘子表面积污,在受潮或爬电比距不足的情况下,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发生的闪络放电现象。沿外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称为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爬电比距(泄漏比距): 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电压之比。2001年2月22日凌晨,辽宁大部分地区遭受几十年未见的浓雾天气,造成辽宁电网建国以来最严重的1次大面积污闪停电事故,事故波及沈阳、鞍山、营口、辽阳、抚顺、铁岭和阜新等地区。220kV线路跳闸151条次,跳闸线路44条,并造成12座220kV变电所全停;2002-01-14—15,湖南省常德、湘潭地区220,500kV线路连续发生污闪跳闸事故,,500kV全部污闪,损失电量1200万度,损失6000多万元;、华北、河南等地电网大面积污闪污闪事故污闪事故发生原因环境污秽严重而且变化较快,绝缘子绝缘配置、选型不当,未能适应污秽的发展,导致一旦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就发生大面积污闪跳闸事故;运行中零值瓷绝缘子在污闪发生时多次掉线,扩大了污闪事故;电网结构不合理,发生污闪跳闸时引发大面积停电。二、绝缘子积污特性1、污秽的种类第一类自然型污秽:该类污秽主要来自于海洋、沼泽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在防污闪工作中常遇到的有:农田尘土污秽、盐碱污秽、沿海海水(雾)污秽、鸟粪污秽等。第二类工业型污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烟囱排出的气相、液相和固相污秽物质。它主要分布在工业城市及近郊和工业集中的地区,包括化工厂、冶炼厂及火电厂的排烟,水泥厂、煤矿及矿场的粉尘,循环水冷却塔或喷水池的酸化水雾等。,可溶盐的主要阳离子为:Ca2+、NH4+、Zn2+、Na+、Mg2+,还有K+等,主要阴离子为:SO42-、NO3-、Cl-、HCO3-、还有F-等。其中以Ca2+和SO42-离子含量最大,约占总阳离子和总阴离子的50%~80%。污秽物水溶液中各种阴阳离子经配合,污秽物中硫酸钙和一价盐占全部盐类比重的分散性较大。一般硫酸钙大约占全部盐类的30%~70%,平均占50%左右,而一价盐大约占全部盐类的10%~30%,其他盐类占25%左右。污秽中不溶于水的成份:按其吸水性能大小可分为三类:吸水性强的有高岭土、伊利石、石膏;吸水性次之的有方解石、白云石;吸水性差的有石英、长石、赤铁矿和不定形碳。绝缘子表面的污秽包含溶性成分和不溶性成分,其中可溶性成分的含量用盐密(等值盐密度ESDD)表示,灰密(非可溶沉淀物密度NSDD)是指附着绝缘子表面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除以表面积的结果,用于定量表示绝缘子表面非可溶残渣含量。:取决于污秽物向绝缘子表面运动时的受力状况。包括:重力、风力、电场力等。污秽分布规律:统计资料表明对于输电线路用悬式绝缘子串,每片绝缘子自然积污程度是随机的。但每串中盐密最高值以靠近导线的那片绝缘子的出现频率为最高。复合绝缘子靠近高压端和接地端的2个单元伞裙盐密值略高。靠近高压端的单元盐密值为最高值。中间单元盐密值略低,呈现不规则的锯齿状。:取决于风、雨、雾等天气对污秽物运动和沉积规律影响上。电压种类的影响:直流电压下绝缘子表面的积污量要高于交流电压下的绝缘子。绝缘子型式对积污特性的影响:绝缘子下表面有棱将形成涡流区,易于积污,而表面光滑,边缘呈开放形有利于减少积污。经验表明,普通型绝缘子下表面有棱,积污严重,耐污水平低,双层伞防污型绝缘子边缘呈开放形,上下表面光滑无棱,积污量小,耐污水平高,防污效果好。
污闪事故及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