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形意拳——十二形经典套路》一书节选
主编:刘敬儒 副主编:孙汝贤 孔诚 任涛然 邓东荣 胡耀武 古川大 石勇 刘皓鹏 欧阳楚风
出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形意拳十二形
关于形意拳十二形,刘奇兰之子刘殿琛先生在《形意拳抉微》一书中写得非常明确。他写道:“天生动物各异其能,长于此者短于彼,未有能兼全者。唯人为万物之灵,故能采诸物之长以为已用。形意武术所以有十二形之别者,即此故也。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燕、鹞、蛇、鹱、鹰、熊也。”意思是说形意拳与其它门派的武术不同的是学练动物之特长以为已用。练习时要象其形,取其意,取法为拳。所以练龙形时要练搜骨之能,练虎形要练扑食之勇,练猴形要练纵山之灵,练马形时要练疾蹄之功,练鼍形要练浮水之精,练鸡形时要练欺斗之勇,练燕形时要练抄水之妙,练鹞形时要练人林之巧,练蛇形时要练拨草之能,练鹱形要练竖尾之能,练鹰形时要练捉拿之功,练熊形时要练竖项之力。把这些动物之特长练到自己身上,成为自卫防身的本领,所以说形意拳是攻防技击性极强的内家拳术。
形意拳也是有着特殊功效的健身长寿之术。通过十二形的练习,使我们从精神到力量,从皮肤到内脏,从关节到骨骼,无一处不得到充分地锻炼。从而改善和提高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等的人体机能,增强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健康长寿。形意拳是内家拳,讲究“气沉丹田”,“练就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丹田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起源地,练习十二形的过程,就是练就丹田,更好地疏经通络的过程。《灵枢‘经脉》二篇强调:“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疏经脉是决死生处百病的关键,所以练习形意拳可以使慢性疾病得到康复,无病的人更加健美,老年人能够长寿。
本书介绍十二形时,每形都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前辈们真人真事的叙述,或通过20世纪60年代北京武术盛会的介绍,或通过形意拳老前辈们的讲述和传授,或通过对该形的考证和分析来说明该形的特性,该形的练法和使用,从而再现武术老前辈们的光彩形象,从而掌握该形的要领,提高练习形意拳的兴趣;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传统的河北形意拳十二形。据说李洛能先生在戴家学的十二形也是很复杂的。李先生为了早出功夫,更出功夫,于是选择各形中的精华:虎形中就选一个虎扑,马形中就选一个踏蹄,鼍形中就选一个云手,少而精地传授弟子,从而培养了众多著名弟子,经过代代相传形成河北派,使形意拳更加发扬光大;第三部分是本书的重点,突出介绍难得一见的十二形套路,有的形是原封不动地介绍,有的形是在几个套路基础上,经过动作的筛选取舍后介绍。这些套路,不仅动作精练形象,而且实战性强,同时具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之功效,是十分珍贵和难得的,供大家选练或参考;第四部分介绍技击用法,但不是每个动作都介绍,而是选择该形中有代表性的、有特性的、实战性强的来介绍,从而使形意拳爱好者掌握该形的特点,学到自卫防身的本领。
总之,通过上面四部分内容的介绍,必能掌握该形的特性,学到该形的特长,而达到刘殿琛先生所强调的“以为己用”的目的,从而得到形意拳的精髓和真谛,学得自卫防身的本领。
第一节 龙 形
一、龙形说明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传说龙身很长,能直能屈,能伸能缩,能大能小,有的还善于变化。头上有一对似鹿角之物称龙角,虎目猪吻称龙目龙口,鼻翼两侧有曲直的长须称龙须,身上有鳞称龙鳞,龙有四脚,似鹰爪似虎掌,刚劲有力,舞动吓人称龙爪,龙有尾,能摆动称龙尾。传说龙是司雨之神,所以古时候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于是就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龙王或龙神。它们享受着人间的香火供奉。人们乞求龙王爷普降甘霖,造福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正月十五耍龙灯,五月初五端午节时要赛龙舟,来赞颂龙的神奇和伟大。
在封建社会中,龙更是权利的象征。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所以要戴龙帽,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大殿内的屋顶上要雕着龙,柱子上要盘着龙,横梁上要画着龙,殿外的屋脊上要坐着龙,台阶、桥栏、水缸、轿子等等无处不见龙。北京北海公园内有一座九龙壁,壁上雕刻着9条不同颜色姿态各异的龙。它们张牙舞爪、昂首摆尾、腾云驾雾,双龙戏珠,真是活灵活现、形态动人,叹为观止,令人无限遐想与神驰。这座九龙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人民的无价瑰宝。
总之,龙的传说太多了,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一传就是几千年,直到现在,它仍然深刻在我们的心灵中。我们赞佩龙,我们喜欢龙,我们歌颂龙。所以形意拳老前辈在创编十二形时以龙为首,第一形就是龙形。
其实龙是不存在的,龙形是凭借着人民印象中的龙的样子和动作创编的。龙能张牙舞爪,于是龙形中就编有“游龙探爪”,练时要刚劲有力;
形意拳十二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