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广播电视中心扩建(改造)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编制依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
2、《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
3、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和江苏省第二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阴广播电视中心扩建(改造)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4、江阴广播电视中心扩建(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二、工程概况
江阴广播电视中心扩建(改造)工程位于江阴市南门地区,北邻中山南路七十七弄,南至仲伟路,西为中山南路,东为征存路,东南侧为规划中的江阴南门风貌区,属于江阴市地标性建筑。
该工程主楼基础底板厚2m,,,。其中主楼混凝土量约为4800m3,裙房I段约为1300m³,裙房II段约为3700m³,底板钢筋用量约为1800T。主楼底板砼为C40抗渗等级S8自防水混凝土,裙房底板砼为C40S6,添加CAL纤维复合型四元膨胀剂,掺量4~6%(水泥用量)。
本工程砼均采用集中搅拌砼,基础底板主楼和裙房交接处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将底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主楼、裙房I段和裙房II段),每一部分为一个自然施工段,主楼部位不另分块,一次性浇筑。
质量目标
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大体积砼温差控制在250C以内。砼外观光洁度均匀一致,外观平整,表面无龟裂,观感好,钢筋及各种预埋螺栓、预留孔位置准确。
四、 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
(1)本工程主楼底板厚度为2m,,属大体积砼施工。工程施工时正值江阴冬季,室外温度2~10℃, 施工期间环境平均温度为30C,夜间气温最低达到-20C,温差较大,大体积砼温差控制较为困难。
(2)砼浇筑量及浇筑面较大,底板混凝土量共为9800m3,,东西距离为104m,砼的供应及如何确保砼分层浇筑在初凝前愈合是一个难点。
(3)因底板砼厚度较大,如何处理表面浮浆和防止因石子下沉引起的面层龟裂是一难点。
(4)施工场地较小,砼泵的布置及砼运输车辆的走向线路布置对基坑支护有一定的影响。
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审核
1)底板混凝土的强度
本工程底板砼设计强度等级主楼为C40S8;裙房为C40S6,添加CAL纤维复合型四元膨胀剂,掺量4~6%(水泥用量)。砼强度评定产用60天龄期进行评定(混凝土配合比报告详见附页)。
2)砼配合比要求
本工程采用集中搅拌砼,为避免工程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砼搅拌站必须根据所选用的水泥品种、砂石级配、含泥量和外加剂等进行混凝土试配,优化砼配合比,并把试配结果报送到项目部,由项目技术员审核,并报监理审查认可。砼外加剂的性能和种类,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批准使用的品种和生产厂家,并经复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准使用。由于主楼基础底板厚度为2000mm,局部厚度为2700mm,根据大体积砼的定义,该部分砼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配合比设计。
3)砼材料要求
(1)水泥:
a) 采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水泥用量控制在280 kg/m3左右;
b)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并及时进行取样复试试验报告;
c) 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
d) 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e)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2)砂: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
(4)混凝土外加剂:按设计要求选用外加剂,并且严格控制碱含量,;
(5)要求商品砼搅拌站对骨料采取遮阳措施;
(6)砼的供应:
砼由搅拌站供应,砼原材料计量要准确,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2cm,,初凝时间控制在12小时。对防水砼不同品种的砼同时使用时,应专车专供,并在砼搅拌运输车前挡风玻璃上贴上标识,以防出现差错。
六、砼的运输
1)运输路线及车辆的确定,本工程混凝土由江阴八方混凝土公司提供,砼由搅拌站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主楼底板砼浇筑采用两台48m汽泵,分别停靠在主楼南侧和西侧;裙房I段底板砼浇筑采用2台48m汽泵,分别停靠在西塔吊处和广电院内;裙房II段底板砼浇筑采用3台汽泵,分别停在广电院内、裙房II段南侧和北侧。砼浇筑时项目部安排1人专人指挥搅拌车,砼公司安排1人进行现场调度,所有车辆进入工地需服从指挥人员指挥,有序行驶和停车,严禁逆向行驶,以确保道路的畅通。考虑车辆运输、装料、卸料等过程中的间隙时间
大体积砼方案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