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习步骤
1、知诗人、解诗题
2、了解写作背景
3、明诗意、悟诗情
4、赏析、抓字眼」
奥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
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
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
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唐
朝诗人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
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
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
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
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
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
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解海烟
闻”就是听说的意思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是杜甫在历经安史之乱之后,一家人
流落到蜀地避难。听说朝廷收复失地,
打败叛军,天下就要平定,百姓即将
重新获得平定的生活而感到喜悦的心
情,所以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
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两地
写作褙景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
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
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
号燕。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
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
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
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
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
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
平定
明词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序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然间从剑外传来了
收复蓟北的消息,
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
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看妻子和孩子,
哪里还有一丝忧伤。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
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
穿越那巫峡的叠峰,
顺流而下
一过襄阳,
就一直奔向洛阳。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
  • 文件大小2.58 MB
  • 时间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