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导读: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
陌上桑①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11)。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
【注释】:
[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次作动词,采桑。
[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善,有的本子作“喜”。
[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5]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倭堕,叠韵字。
[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
[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9]襦(rú):短袄。
[10]下担捋((lǚi)髭(zī)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手握着东西,顺着向下移动。髭,嘴上边的胡子。
[11]脱帽著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包头的纱巾。
[12]坐:因为,由于。
【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原文】:
使君[1]从南来,五马[2]立踟蹰[3]。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4]。“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5]罗敷,“宁可[6]共载不?”
【注释】:
[1]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2]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3]踟(chí)蹰(chú):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又作“踟躇”。
[4]姝(shù):美丽的女子。
[5]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6]宁可:愿意。
【翻译】: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原文】: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1]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2]千余骑[3],夫婿居上头[4]。何用[5]识夫婿?白马从骊驹[6],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7];腰中鹿卢剑[8],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