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三十年心得体会 1. 引言: 从一九八二年浙大化工系毕业至现在快三十个年头了,想写一份我对这三十年的感想, 感知和感悟, 个人的命运离不开国家的命运,离不开这三十年中国社会大变革,大发展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岁月如歌,命运如潮,潮起潮落,我们有幸人逢正时,见证了这三十年国家的沧桑巨变和社会经济的超常发展,人生如诗,人生如画,写下以下的随笔与大家分享之。 2. 印记: 我十六岁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从一个青年进入高等学府给我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和天南海北同学的相识,相知,相伴到二十岁毕业分配至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再在二十四岁时留学德国,三十岁时作为" 海归" 回国工作。这整整四个学年给我留下最大最深烙印的仍是; 求是; 学风,老和山下同学间在学习上的你追我赶,师生间的深情厚意和同学间的友谊及爱情。整整四个学年和毕业后的三十年也是国家发生剧变,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快马加鞭的三十年,我们有幸一起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国家是如何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之路,如何从家用电器都要进口到中国制造的电器充斥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高速公路从一无所有到遍布全国,上海地铁也从一无所有到现在有了十几条线路,机场建设和高铁建设以及特大桥梁的建设更是这近十年的辉煌成就。连绵三十五公里的杭州湾大桥把上海和我的家乡宁波彻底拉近了距离,有一天晚上我乘飞机从空中看到杭州湾大桥上灯光连成的三十五公里线的情景更是慨叹良多。对我而言非常可惜的是未能亲身在中国大地上体会自一九八六年底至一九九二年底这六年南巡走向进一步开放之路的艰辛和痛楚。但很荣幸的是随后亲身见证了中国自一九九三年到目前这近二十年的变化尤其是上海的发展。这近二十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快太大,尤其是加入 WTO 后整个国家参与全球化浪潮使中国溶入了世界,上海,杭州,宁波均变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当然随之而要求的人的素质之提高,社会阶层之调和,城乡二元解决之道,政治民主化之进展远远跟不上这一步伐,造成两极分化,社会矛盾突出。以前是我们争先恐后想尽一切办法挤破脑袋要去国外留学打工,而现在出国留学是何等之方便,简单,有多少老外都迫不及待想在中国工作,有一个中国的; 绿卡; 。在工作日的南京西路和浦东陆家嘴中午午餐就餐的你会发现至少有五分之二的人是老外,这在十年前是根本不可想像的,更不用说二十年前或三十年前了。 1 )我一九八六年六月出国时第一次作为 DAAD 奖学金生和其他同行的三十位同胞踏入德国领土坐上高速大巴去弗莱堡时对德国的高速公路之惊呼不亚于现在见到 Iphone 4 手机之惊奇。我当时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从法兰克福至弗莱堡的四百多公里只跑了三个小时就到了。看看现在中国高速公路分布之广, 密度之大已经是世界第二了,当然发展如此之快后遗症就是收费之贵,之广成为了世界之最,这也是很多公司愿意投资高速公路,投资桥梁的原因所在,因为投资回报率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这也是事物二重性之体现。 2 )我们在浙大读书时记得有一年去春游,香港一同胞给我们拍了一个集体彩照并寄给了我们每人一张,不知哪位同学仍保存着此照,可以扫瞄发给大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彩照。我八六年出国时省吃俭用想尽办法也要买一个相机拍拍彩照, 到现在数码相机,单反相机和 3D 相机充斥中国大部分城市家庭中,这是
石化三十年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