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音频插头机械加工的自动化控制设计系部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毕设地点 2013 年3月 10日 1. 结合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任务情况,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撰写 1500 ~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自动化控制的内容及意义自动化控制是一种现代工业、农业、制造业等生产领域中机械电气一体自动化集成控制技术和理论。自动化控制有半自动与全自动化。例如:机器、设备可以按照生产的要求和目的,进行自动化生产;全自动人只需要作为操作员,确定控制的要求和程序,不用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半自动化控制要人通过设施、设备、机械、仪器或手工等劳动力的参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控制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控制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自动化控制理论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学习课程。 自动化控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自从 18 世纪中叶瓦特发明蒸汽机而引发工业革命以来,制造自动化技术就伴随着机械化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其大约经历 4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1870 ~1950 年, 纯机械控制随着电液控制的刚性自动化加工单机和系统得到长足发展。 1924 年第一条采用流水作业的机械加工自动线在英国的 Morris 汽车公司出现; 1935 年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条汽车发动机汽缸体加工自动线。这两条自动线的出现使得制造自动化技术由单机自动化转向更高级形式的自动化系统。苏联于 1946 年提出的成组生产工艺的思想,对制造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2 阶段: 1952 ~1965 年,数控( NC) 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特别是单机数控,得到飞速发展。数控技术的出现时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第一台数控机床于 1952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成功,1965 年出现的计算机数控(CNC) 机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为实现更高级别的制造自动化系统扫清了技术障碍。第3 阶段:从 1967 年到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是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造自动化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的时期。1967 年英国的 Molins 公司研制成功计算机控制 6台数控机床的可变制造系统,这是最早的柔性制造系统,它的出现成功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复杂零件生产的自动化及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问题。第4阶段: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至今,制造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发展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并被认为是 21 世纪制造业的新模式。 CIMS 是由美国人约瑟夫哈林顿博士于 1973 年首次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将制造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和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集成,通过信息共享以及信息流与物流的有机集成实现系统的优化运行。我国第一条机械加工自动线于 1956 年投入使用,用来加工汽车发动机汽缸体端面孔的组合机床自动线。 1964 年以后不到十年时间里,我国机床行业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