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肺复苏后的支持治疗(二) 主讲人:侯晓辉学习要求?掌握复苏后脑功能不良的治疗。?熟悉 SIRS 和 MODS 的概念及诊断。?了解 SIRS 和 MODS 的发病机制。转下一页第三节复苏后脑功能不良一、复苏后脑功能不良概述? 80% 复苏成功患者昏迷时间超过 1小时; ?复苏后入院患者神经功能转归良好率 11~18% ; ?其他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或成为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复苏后脑功能不良概述脑组织的生理特点: ?高代谢,氧耗量大?脑重量占体重 2% 、脑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 15%~20% ?耗氧量占全身 20~25% 、葡萄糖消耗占 65% 复苏后脑功能不良概述脑组织的生理特点: ?低储备,对缺氧耐受性差?血流中断 10~15 秒,大脑缺氧而昏迷?血流中断 20 秒,自发和诱发电活动停止,泵衰竭? 2~4 分钟后,大脑葡萄糖和糖原储备耗尽? 4~5 分, ATP 耗竭——极限?! ?全脑缺血 5~7 分钟,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二、药物治疗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消失脑灌注压决定脑血流状态脑灌注压 CPP= 平均动脉压 MAP —颅内压 ICP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 脉压差) (一)保持足够血液灌注压力?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 50-150mmHg 内脑血流自我调节; ?缺血情况下脑血流自调功能障碍,依赖平均动脉压; ? ROSC 后快速补液或使用升压药物; ?维持血压稍高于正常,长时间高压对脑组织有害,控制 MAP130 至 150 mmHg 之内。(二)吸氧? PH : 至 ; PCO 2: 25 至 35mmHg , PO 2 >100mmHg. ?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 )是在在吸气时将气体压入肺脏,在呼气时仍保持气道内正压,以改善肺的顺应性和肺泡通气,但因增加残气量, 可降低吸入气氧浓度。(三)镇静外界刺激增加脑部代谢镇静麻醉药物+肌松剂(四)抗痉挛治疗抽搐使脑代谢增加 300%~400% ,发作时使用抗痉挛治疗。
5章心肺复苏后支持治疗2摘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