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京之大——伸向苍穹却丧失根基.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京之大——伸向苍穹却丧失根基
马特·斯鲁格
摘要;北京和曾经决定其特色的几乎所有要素都已经被随处可见的巨型和超巨型的建筑项目吞噬,它们在城市各处貌似随意地跳出来。但是超大规模问题和随之出现的日趋严重的中国城市破碎化问题几乎不能仅当成一个美学问题来考虑。本文研究了这种超大型建设项目将给中国城市带来何种风险。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这个土地,能源和资源都有限的国家是否能够继续负担现在这种“越大越好”的规划心理?
关键词:超大尺度,中国城市碎片化现象.“快餐式建筑”,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化妆运动
1、超大规模的北京
北京城,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城,以其小巧蜿蜒的胡同及其两侧灰调单层的四合院而闻名,这些胡同和四合院建筑也衬托了气势恢弘的皇宫——紫禁城。。城市和那些决定其特色的元素,几乎都已经被那些巨型和超巨型的建筑所吞噬。这些巨型建筑物被设计成自由矗立的“地标”。在城市各处随意地冒出来(图1)。
投资者在相互之间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追求更壮丽辉煌、更新颖和更有视觉创新的设计。并且他们现在就需要!在市场压力的驱使下,他们扮演着指挥家的角色,组织着中国街道的建筑大狂欢(图2)。
为了勾勒中国当代建筑的现状,我们可以借用1964年Bernhard Rudofsky的“土地破坏展览”的主题——“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然后转换一下措辞得出一个新名称——“不懂建筑的建筑师”。RudofskY展现给我们的是乡土建筑和自然的平衡与协调,一种不是专业建筑师构建的建筑。在中国,我感觉到情形正好相反:受过专业教育的建筑师设计的构筑物不仅模糊了我们对建筑的概念,而且与周围环境和自然不协调。这种构筑物被Charles Jencks最确切地称为“快餐式建筑”。
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指出建筑三要素是:坚固、实用、美观。前两者在中国建筑界似乎已不再被关注,其已经被简化为外形设计。浮华的设计和怪异的立面把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盒子包裹在里面。至于如何使建筑发挥功能、如何运行、如何维护、如何持续开发、如何影响城市的社会结构、将消耗多少能源以及它的存在将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却很少被顾及,这些问题在如今高速进行的规划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
由于时间的匮乏。建筑物的暂时性和周边环境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场所精神就可能并且已经在规划过程中被忽略。然而现在规划的态度是站在对传统中国城市的理解和规划原则的鲜明对立面上的。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传统城市不强调个体,同时也不注重纪念碑式的单体建筑,而是强调建筑群和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今,人们已不再受到要结合地方文化和文脉的束缚,仅仅关注创造“美”,无论这一术语到底代表什么,世界各地的建筑家、设计师都能参与塑造中国的超级城市。由于建筑的规模,对都市环境的否定、单一的建筑风格及建筑方案的跨国设计,北京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中国城市的身份。我们不得不承认,北京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城市,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一个明显地用无身份来定义它的新身份的城市。
2、多大才算大
经过以上概述,现在我将转入对“超大规模”现象的专门分析。在我调查某些“超大规模”现象所带来的问题及中国这类项目建筑的根源所在之前,我将首先例证我们所探讨的是何种尺度。列数字是一种方法,例如我们说一个建筑物长300米、高400米,

北京之大——伸向苍穹却丧失根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047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