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一片新天地
——从〈〈江南》一课的阅读教学说起 阅读
教学中“读”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得好: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来也会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江 南》是一首古汉乐府民歌,语言质朴精炼, 通俗易懂,但在理解方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如:怎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代文化的音韵 美,如“何田田”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 鲜活的小鱼,就在你周遭 ?怎样才能使学生 在诗文的学习中,又能掌握辨认东南西北等 方向的技能?我带着重重的思考,设计了一 堂从头到尾都是“读”的课。要解决问题, 读;要了解内容,读;要理解字词,读;要 感受体验,读;要玩赏意境,读;要辨析方 向,读。下面就简单介绍这节横贯阅读课堂 教学的朗读指导,与各位同行共同探 讨。 一、课前认读、略读与范读 阅
读教学最忌急于讲解。那种非要给学生讲透 课文内容的做法容易适得其反。学生没有任 何的感知做基础,怎么谈得上理解 ?更何况 这样做并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 应让
学生运用汉语拼音工具认读生字词, 尝试着
自己认读课文。“标准”指出:“阅读教学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低年级的学生阅历 浅,知识少,教师对学生的“课前认读”要 营造一个“入境悟情”的氛围,小学生可能 一时不得要领,教师不要强求,可忽略而读, 只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目口可。 (而范读能
使学生少走弯路,这对于那些“不得要领” 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入境悟情悟 理的方法。)节省下来的时间可用来纠正字 音,扫除阅读障碍。所以,在导读课文前进 行范读是十分必要的。 二、开课讲读、
诵读与引读广西柳州市景行路小学) 这 里所讲的“开课”并不是说阅读的障碍扫 清了,可以进入课文的讲解了,而是指课的 刚刚开始c前边利用了学生刚上课时的注意 力,略读了课文,到此时注意力开始降低,
教师就得开始利用课本的插图进行讲讲读 读。如指导学生讲讲图上面有许多荷花荷叶, 荷花有红的、白的,还有打着花骨朵的,美 丽极了 !荷叶好大好大一张,一张连一张, 可多啦!用一句诗来描绘就是“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在煽起学生的感情之后,就 学着古人的模样“诵读”,没有节奏感不要 紧,只要脑海中有一幅“荷塘图”,然后教 师利用画面进行引读, 运用这样的引读加深 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如:江 南种有那么多的莲 (江南可采
莲) 一张连一张密不透风 (采莲
何田田)看!那莲间谁在嬉戏……(鱼戏莲叶 间) 三、入课细读、品读与精读 学
生对课文有文字与画面的表象作基础, 学习
情绪也就产生了想研究、想探索一番的萌动。 这时进入课文,开始细读、精读与品 读。 1、细读第一句,体会感叹号的作 用。教师可放大荷田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 的是一片层层叠叠的荷叶,一阵风吹来,有 如层层绿浪。 师:请你赞一赞这一片荷
田吧。 生:“哇!好多荷叶啊!数都数不
清啦!,,(’莲叶可真美啊! ” 师:诗
人也赞了 一句,你找到了吗?请读出 来。 师:如此激动不已的心情,诗人在 句末不用句号了,你知道他用了什么特殊的 符号了吗? 生:感叹号。 师:对,感
叹号的作用一一是用来表示自己的强烈
“读“出一片新天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