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是什么》的二年级教师教学反思例文【三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导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尽快投入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以下是XX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拟人的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在识字教学时,我采取的是集中随文识字和分散随文识字,把生字最多的第四自然段作为重点来教,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和同桌一起读,然后在去掉拼音试读,在学生觉得读好了的时候,再指名读词语、男女生赛读,孩子们很顺利的掌握了字音。对字义和字形的理解是放在读文中进行的,如“温和”和“暴躁”,学生回忆家庭中爸爸妈妈的情况,借以读出这两个词的不同感情,再通过自由识记和对比识记来记住生字“躁”。“浮”“雹”字的教学是随课文学时运用了换偏旁、编儿歌等识字方法。识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理解课文时,我始终以“水这位魔术师”来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水的不同变化,借助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水可以变成汽、云、雨、雹子、雪,抓住“落、打、飘”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了解云的不同变化。根据板书及时总结,梳理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读懂了我是什么。
  不足之处是朗读指导有所欠缺,学生泛泛而读,没有深入文本,老师也没有及时的进行范读引导。
  对写字的指导也不到位,虽然抓住了“冲、池、黑”,指出了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的不同写法,却只是重点指导了一个“黑”字,指导面窄了,点评如蜻蜓点水。
  【篇二】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2:
  一、教学目标
  《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2个生字,会写4个,认识雨字头。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3、了解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的形态变化,学习正确使用动词。
  二、教学环节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环节:1、初读环节。利用自读、自己发现难读的生词、摘苹果读生词、同桌互读、男女生分读这几个环节来达到认字、正确流利读文的目的。2、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自己读1到3自然段,找出水变成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再来发现雨字头。3、品读环节。第一自然段利用动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调动学生情绪,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利用选字填空帮助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使用动词。
  三、收获
  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收获有很多,其中的收获就是学习怎样“放”。在刚开始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达到我们本次教研“关注文本语言训练点,提升低段学生语言表达”的主题,我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比如在整体感知水能变成什么后,我设计了一个句式训练“我是水,我

《我是什么》的二年级教师教学反思例文【三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jh0927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