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北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序言“十二五”时期, 是发挥我省优势、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做大做强湖北建筑业, 奋力实现新跨越, 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我省各项建设任务, 特制定《湖北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和湖北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本规划是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地制定建筑业各项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省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奋斗, 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 我省建筑业产业规模大步迈上新台阶。 2010 年, 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 4200 亿元、 950 亿元,分别是— 2— 2005 年的 3 倍和 倍, 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幅分别达到 26% 、 19% ,均超过全均增速,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 对全省 GDP 的贡献份额始终保持在 6 %以上, 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对全省财政税收的贡献不断加大, 2010 年实现利税 225 亿元,是 2005 年的 3 倍。建筑业成为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劳务输出的重要行业, 全省建筑业固定从业人员从 2005 年 万人,发展到 2010 年的 230 万人。 2010 年,全省新出省施工人数达 20 万人次,全省建筑业完成省外产值 1462 亿元,均是 2005 年的 3倍。圆满完成对四川省汉源县援建任务, 重建项目 116 个, 其中 14 个项目获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奖, 4 个项目获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奖, 3 个项目获“天府杯”金奖,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我省企业高质量完成了长江第一隧道、琴台大剧院、武汉火车站、天兴洲大桥、武汉城市轻轨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的大型建设工程, 展示了湖北建筑业的综合实力。二、行业素质明显提升, 优势企业快速成长。“十一五”期间, 各级建管部门积极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培训, 累计培训企业经济技术骨干人员 11 万余人次。大力推动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普及工作, 全省建筑施工现场共建农民工业余学校 2200 余所, 培训农民工 80 万余人次。我省建筑业企业数量从 2005 年的 4337 家发展到目前的 7575 家,施工总承— 3—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施工企业总数的 % 、 % 、 % , 产业组织结构渐趋合理。积极培育龙头重点企业,推介优势企业拓展市场,积极支持企业改革改制、做强做大,省政府每年表彰建筑业综合实力 20 强、建筑装修装饰企业 10 强,扩大了行业的社会影响。至 2010 年底, 全省一级以上施工企业 351 家,是 2005 年的 倍, 年完成产值在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 50 余家,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18 家建筑业企业入选湖北省百强企业, 入选企业数量紧随制造业、服务业,居各行业第三位。三、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督覆盖率 %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 100%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达到 93 %以上。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15 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12 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36 项。持续开展省建设工程优质奖“楚天杯”的评选活动,全省共评选出建筑工程“楚天杯”奖 725 项、装饰工程“楚天杯”奖 344 项。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蓬勃发展, 共发布省级 QC 成果 249 项, 其中国家级 QC 成果 42项。不断健全质量安全规章制度, 先后制定出台了《湖北省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督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修订了《湖北省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楚天杯)评审办法》,规范了安全生产— 4—许可证管理工作。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共有 834 个施工现场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施工现场, 40 个施工现场被评为全国“ AAA ”级安全标准化现场。四、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节能减排逐步推进。“十一五”期间, 建立了涵盖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检测标准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体系。全省通过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的项目 59 个。全省共评定出省级工法 417 项,其中 15 项被评定为国家级工法。地下工程与深基础施工技
湖北省“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规划.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