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点评:近代中国人的不开化,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个笑话。身处笑话而不自知,是真正的可怕。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屑与之为伍的情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点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几个词为文章添加了层次,也使人的视野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依次写出百草园的生意盎然,是写景文章里表达顺序的好手段。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点评:中国家长式作风令人厌恶。不管孩子的接受能力,只管铁着脸干着不合理、也很有可能无用的事;这是当时中国人丝毫不懂得儿童心理、对教育无知的有力证据。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点评:这是所谓的童年情结了吧。回忆是美好的,也有不堪回首的。东西好吃与否景色美丽与否,有时是和人情紧密结合的。记忆里面无可复制的美味,大概是对温暖曾经的深深追忆,精神成分多,而非物质。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点评:触目惊心。是怎样的愚钝无知?只感到中国人的麻木,和深深的悲哀。一个连民族自尊心都没有的国家,一群大脑空空的国人,终于造就了积贫积弱的中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
点评:描写鲁迅的父亲临终之际。其实很多风俗是根本不合理的。在后文中也可以看出鲁迅对自己的这一生父亲有多么后悔。人就要走了,何必再添牵挂,让逝者走得伤伤痛痛呢!
朝花夕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