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战役的背景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列宁格勒战役的背景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列宁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列宁格勒战役的背景,...
列宁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列宁格勒战役的背景,希望你喜欢。
列宁格勒战役的时代背景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即今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200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发源地,1924年更名为列宁格勒,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它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共有十条铁路线贯穿其间,其中十月铁路线把列宁格勒同莫斯科和苏联其他些经济地区联结在一起。同时,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苏联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1941年8月下旬,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摧毁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
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此外。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希特勒对德军将领们说:"彼得堡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训令,即"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将进攻苏联的德军编成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群。其中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发,消灭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苏军部队,尔后同芬军协同,于1941年7月21日之前攻占列宁格勒。希特勒还宣称,届时他要前往列宁格勒冬宫广场检阅军队,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举行盛大的祝捷宴会。1941年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 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至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布兰的其它地方 ,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北方集团军群由勒布元帅指挥,下辖屈西勒尔的第18集团军、布歇的第16集团军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共22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其中,第4装甲兵团下辖曼施泰因的第56装甲军(辖1
列宁格勒战役的背景有哪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