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故事三篇分享给三年级
导读:本文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分享给三年级,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总统后代,天才笑星
每年的春节晚会现场,有一个人一出场总是那句口头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Ladies and乡亲们,我想死你们了!”
知道他是谁了吗?
对!他就是冯巩,一个还没开口就能把你逗乐的笑星。
说起冯巩,他的身世那可不得了!他曾祖父曾经是中华民国的代总统——冯国璋。虎父无犬子,冯巩的爷爷早年留学海外,回国后实行实业救国,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身世这么显赫,冯巩为何走上艺术道路呢?因为到了冯巩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而冯巩从小就有文艺才华。当年,为了进宣传队,冯巩甚至偷偷卖掉祖传的一个大铁炉,买了一把胡琴。
后来,冯巩拜马季为师,学习相声的创作与表演,并先后与刘伟、牛群搭档,活跃于津京相声舞台。冯巩和牛群简直就是黄金搭档,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两张王牌,冯巩由此成为闻名天下的笑星。
有一次,一个记者向冯巩提出要求:“我想采访一下您的妻子和儿子。”
冯巩笑着说:“我的妻子和儿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儿子之外,跟别人的妻子和儿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你还是别采访他们了。”
那位记者紧接着说:“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大家很想了解您的另一面,您不让采访怎么行?”
听罢,冯巩把身子一转,背对那位记者,伸手将衣服往上一撩说:“你们不是总想了解我的另一面吗?请看,这就是我的另一面。”
还有一次,冯巩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慰问演出,同台演出的有蒋大为、濮存昕等大腕。演出结束后,人们发现蒋大为的追星族差不多都是中年男歌迷,而濮存昕的追星族几乎全是少妇,只有冯巩的追星族不但人数众多,而且男女老少都有。
主持人朱军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就问冯巩:“巩哥,相声这么不景气,喜欢你的人却这么多,你说是为什么啊?”
冯巩听后,指着自己的脸说:“这是因为我的这张脸长得老少皆宜。”
【篇二】
请别叫我美少女
粉红色的彩妆只能说明草莓的基因,果肉的味道才能构成人们喜欢的理由。
漫画家夏达一直强烈抗拒“美少女”的称谓,甚至将其看成一种耻辱。
其实夏达一点也无愧于“美少女”的名号。她双眸清澈,肌肤胜雪,长发飘飘,任谁看了都会眼前一亮。可是她的成名,却从未和美貌发生过一点儿关系。
这个心思灵巧的女孩,自小就对绘画有着不同寻常的热爱。在别的孩子疯玩疯闹的时候,她总是静悄悄地躲在房间里作画,一画一整天。她越来越觉得用粗细各异的线条与缤纷的色彩描绘心事起伏是这样美好的一件事。
14岁时,夏达加入漫画社,很快迷上了漫画。她不厌其烦地作画,并开始尝试投稿,很快就有作品见诸报刊。这让她倍受鼓舞。慢慢地,画漫画对夏达来说已经由兴趣转变为习惯,变得像吃饭睡觉一样必要。
在中国,画漫画并不是一份有前程的工作。所以22岁那年,大学毕业的夏达马上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揣着自己的理想,她毅然来到了北京,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潮湿的地下室里开始了自己的寻梦之旅。
那段日子异常艰难。这个柔弱的女孩时常忍受着疾病和饥饿的煎熬,却始终紧握画笔。正如她后来说的:“七年,挨过饿、吃过苦,生病靠死扛,不出门是因为躺着抗饿,瘦是因为消化系统彻底紊乱,头发长是因为没钱理发。每天拷打着自己的精神和体魄,作画、作画……”那段漫长而卑微的日子里,生活对夏达展露出最狰狞的一面,可她却始终没有想过放弃。
就这样,夏达默默无闻地画了七年。在这七年里,夏达无数次透支自己。在漫画业最萧条的时候,微薄的稿酬甚至不能为她换来最基本的温饱,可是她执意不肯转行。因为她相信,只要全力以赴奔赴梦想,上帝就会对自己露出微笑。
在一连串的优秀作品相继面世之后,命运终于对夏达露出微笑。杭州一家知名漫画工作室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接着,她的几部作品相继获奖,换来了读者们如潮的好评。不久后,夏达的画在国际上获奖,她也在老牌漫画家长茂木行雄和松井荣元的推荐下闯入日本漫画界。紧接着,日本漫画杂志转载了夏达的作品《子不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此时的夏达,终于可以不再担心生计而安心作画了。可夏达并未因环境的改变就放纵自己、享受生活。她依旧保持着每天工作十小时的习惯,经常为了工作一周不换衣,五天不洗头,常带着高烧作画,熬得双眼通红。
与此同时,出版社为了宣传作品,将夏达的一组照片放在了网上。夏达清丽可人的形象立即俘获了无数人的心,她很快红遍全国。粉丝们亲切地称之为“美少女画家”,狂热地传播着夏达的照片和作品。此时的夏达,俨然成了一颗闪亮的明星。
若是别人,大约会借此
现代名人故事三篇分享给三年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