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和平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 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 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
.工人:基本生产工人的(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 、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
学徒: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营销人员: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管理人员: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服务人员: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其他人员: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 .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 .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 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 4
备注:当企业人数变动个人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上的方法计算:反之,应采取加权平均数计算。
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 +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 % )=(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X 100%
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 "工日"、"
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 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 .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100%
出勤率(% )= 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X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计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 % )=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X 100%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 % )=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X 100%
4 .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 加班加点比重指标(% )= 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X 100%
(2) 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X 100%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
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 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 产品产
劳动生产力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