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出水莲》客家筝浅析样稿样稿.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出水莲》-客家筝浅析
作者:陈影帆  
南宋时期,中原河南、湖北一带百姓,为避元兵掳掠而大规模南下到粤东和闽西等地,被当地百姓称为“客家”。客家不仅带来了异乡习俗,还带来了古老中原音乐文化,带来了古朴“中州古调”和“汉皋(gao)旧谱”,跟当地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步形成了一个含有独特风格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或外江弦、儒家乐,多在广东大埔、梅县和汕头一带流行。二十年代,汕头报社钱热储先生提议将“外江戏”更名为“汉剧”,得到大家认可,于是,外江弦、儒家乐等称谓也对应易名为“汉调”或“汉乐”。汉调有锣鼓吹、和弦索、中军班这么合奏和吹打形式,也有只用筝、琵琶和椰胡三件头来演奏清乐,客家筝曲亦由此而来。客家筝曲含有独特风格,是中国传统古筝六大流派之一。《出水莲》就是其中一首最为大家熟悉和喜爱代表曲目。
  分析这首曲子,我想从技术层面和非技术层面两个部分进行分析。从曲式结构来说,客家筝曲包含“大调”和“串调”两大类,《出水莲》就是一首“大调”曲子。什么叫“大调”曲子?就是乐曲是68板结构“八板体”曲子。在中国民间音乐中,有一首流行全国曲目叫《八板》或《老八板》。中国传统音乐有把某个曲目作为基础进行种种改变习惯,这个“母曲”改变伴随不一样地域、不一样乐种而演变成风格迥异、千姿百态“子曲”。《八板》和其多种变体之间,就是这么一个“母曲”和“子曲”关系。这些“子曲”往往被冠以较为文雅曲名,如《雨打芭蕉》等多首广东音乐合奏曲,潮州音乐中《寒鸦戏水》、《昭君怨》等十套“弦诗乐”乐曲、客家音乐中《出水莲》、《崖山哀》等“大调”类乐曲等,它们被统称为“八板体”。这里“体”是指曲体,它们全部由八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为八拍,但在第五句上多出四拍。这么,八八六十四加上第五句多出四拍总共是六十八拍,大多“八板体”器乐曲全部遵照这么结构模式,例外只是少数。因为民间习惯把“拍”称作“板”,所以这种以六十八拍为长度乐曲也叫“六八板”。同时,民间又把一个乐句称作一“大板”,所以这种八个乐句曲牌就得了《八板》曲名,由《八板》曲牌演化出来多种乐曲,就被称之为“八板体”标题性器乐曲。
  那么,“母曲”,也就是《八板》原型是什么呢?在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纂《弦索备考》中,就有这首曲子:
740)=740" border=undefined>
  由《八板》曲牌演化出来标题性器乐曲,不仅在结构上和《八板》原型大致上一致,有些曲目标旋律也和《八板》差不多,如《西调》中板。但也有些“八板体”乐曲在全曲句数和总长度一致情况下,变更部分乐句长度和落音,以致极难听出《八板》原型曲调,它们在本质上仅是套用《八板》曲牌曲式结构而已。《出水莲》就是这么一首曲子。
  除了“大调”,那些板数长短不一曲目就叫“串调”。“串调”短只有十几板,长有七十多板。如《蕉窗夜雨》、《浪淘沙》等。
不管是“大调”或“串调”曲目,又有“硬弦” 、“软弦”和“反线”之分。“硬弦”乐曲旋律音阶由 组成,乐曲中较少出现4、7,有时出现,也只是装饰性经过音。这类乐曲曲调大全部比较明朗、欢快。“软弦”乐曲是由 组成旋律音阶, 是介于7和b7之间微降 , 是介于4和#4之间微升 。在这类曲子中,有时也出现3、6两个音,但也多是装饰性经过音。“软弦”乐曲曲调深沉、含蓄,擅长表现哀怨、缠绵情绪

《出水莲》客家筝浅析样稿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71 KB
  • 时间2020-11-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