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实习调研
一开封繁塔的构造手法及技艺成就
中国古塔融合了外来文化与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我
国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现存的古塔是人类宝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也会各地风景名胜区域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
成部分,他们不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且也反映
着当时中国建筑在技术和艺术的成就。
北宋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大转变时期,亦是中国砖塔
和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北宋的佛塔建筑是我国古塔发展的
个划时代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尤其是开封的宋塔更
具艺术特色。
调研概况
1时间:2018年10月27日
2地点:开封铁塔名胜古迹公园、开封古繁台
:从开封铁塔和繁塔入手,融合历史脉络、文化遗产、文脉分析,
感受细部构造手法,整体的的记忆成就。从而感知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变
4方式:先通过查找网络和书籍资料,了解其历史变迁、风格布局、建
筑技艺、艺术价值,再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受建筑构件、建筑造型
整体风貌,充分了解和领悟铁塔、繁塔的构造手法和技艺成就。
繁塔的建筑特征之分析
繁台与繁塔的始建:
繁台位于北宋东京外城
内的东南隅。原是一座九层高
塔,现存仅余三层。有诗
台高地迴出天半,了望皇
都十里春”。故而,“繁台春色
成为著名的汴京八景之
繁塔建于北宋开宝七年
(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
于北宋皇家寺院天清寺内,又
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台
之上,俗称繁塔。是开封地区
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
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
渡的典型。是中国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现由开封市延庆
观繁塔文管所管理。
历史变迁:
清朝初年,僧人桂山
和尚依靠河南巡抚张自德
的力量,在繁台上又重建
寺院,名为国相寺,新寺
规模宏大,大门向南,寺
殿数进,内有钟鼓二楼,
正殿之后为繁塔
清道光
年
(1841年),黄河决口,寺
毁塔存。
抗日战争中,繁塔经
受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塔
身内还存有一颗日军的炸
弹
1982年,繁塔开始大修,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使繁塔获得了新生
最后全塔仅替换佛砖374块、花边砖173块,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塔的真
迹
1984年9月18日,繁塔地宫被发掘
表格2-1繁塔大事记
表格来自于开封市文物研究所
年
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确定寺址于清远坊
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四年
赐额天清
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天清寺迁于繁台上
太祖开宝七年
创建兴慈塔,亦名天清寺塔,眢名紧塔
金哀宗天兴
婆台寺
1324年1327年元秦定年间
繁塔已半擢
1384年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僧胜安因楼改建佛名国相。
1386年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
在大清殿废址上重建,仍定名天清寺:同年,在
天消寺之白云阁废址上重建白云阁
1403年-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
国初铲王气,塔七级去其四
明英宗天顺五年
创建丽泽书院
宪宗成化二十年
徙丽泽书院于繁台之上,更名大梁书院
1642年
思宗崇祯十五年
明守军与周王合谋掘河灌李自成义军,汴城被
淹,国相、天清、白云三寺毁,唯塔存
僧桂山偕徒孙明儒住繁塔后洞,募化方大猷修建
后殿、中殿
吉康熙七年
僧桂山重修三寺,名国相寺
1687
清康熙二十六年
青道光二十
黄河决
寺俱毁,宝塔独存
1894年
清光绪二十年
改二程书院为明道书院
民国初年,书院废止,改为省立农民专科学校
1912年-1949年
中华民国
后改名河南大学之农林专科
1984年
大修繁塔,发现地宫塔铭
1988年
目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0月
市政府拨款,进行了禁塔三层西北角维修L程
2001年5月
市政府拨款,进行了繁塔三层西角维修工程
我所邀请中国文研所编制了塔本体维修方案
2005年
子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扯[2005]848号
2007年12月
国家文物拨付了繁塔本体维修专项经费60万元
按照繁塔本体维修方案要求,邀请专门施工队
008年3月
伍,完成了繁塔本体维修工程
塔安防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办保函
008年3月
[2007]973号)
繁塔《中国建筑史》实习调研——开封繁塔的构造手法及技艺成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