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学生方面通过老师指导,自身实践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在学习及自身能力培养的高速路上稳健前进。 2 .教师方面。通过实验, 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参透指导学生自学的理论方法,提高指导学生自学的能力。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国外的自学研究已经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复习法、暗示法等。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指导学生自学,有“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自20世纪60 年代以后, Inquiry Teachin g或 Teaching By Inquiry (探究教学)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得到广泛推广,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近年来,国内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建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尝试。这些模式,大多数都处于酝酿和试验阶段。 2006 年,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又对实施素质教育作了明确法律规定, 标志着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步入依法推进的轨道, 并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 2007 年, 苏州又出台了《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项规定》,明确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要求教师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舒展的空间,多一些尝试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天地,多一份属于自己快乐的时光,多一份未来发展的应有的良好素质。我们希望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指导学生自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变革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好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结合校本课程以及课外各种教学内容构建开放式自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用的知识,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希望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指导学生自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自学能力,发展初步的探究品质, 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长、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四、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 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确立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该理论强调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良好的支持和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2 .罗杰斯的人文主义学习观人文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人类的学习是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罗杰斯倡导的操作程序“创设情境——开放性探索——个人或小组鉴别”把教学目标发展为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以发展自学探索能力为核心。 3. Henri Holec 的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是以人文主义、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 Henri Ho
行动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