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某被取保候审,则他不应有下列哪些行为?( )
A.要求证人丁某为他说好话
B.申请解除取保候审
C.未经批准到外省出差请假
D.接到传讯通知,向其所在单位请假以便出庭
【答案】AC
【考点】本题考查被取保候审的人的义务。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6条第1款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A项属于干扰证人作证,C项属于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B、D则不为法律禁止。
2.方某系刑事被告人李某的保证人。被告人李某被取保候审期间逃匿,方某明知李某藏匿地点,却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该地点。有关机关应当对方某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
A.依照刑法规定追究方某的刑事责任
B.没收方某为李某缴纳的保证金
C.因李某同时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故应将方某也列为该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D.方某应对李某的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ACD
【考点】本题考查保证人违反保证义务时的法律后果。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3条规定:“根据案件事实,认为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如果保证人与被告人串通,协助其逃匿以及明知藏匿地点而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的,对保证人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如果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同时也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保证人还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应当以其保证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起的诉讼请求数额为限。”据此,A、C、D入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2条规定:“对同一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不能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据此,B不选。
3.M国人哈特在华旅游期间,因盗窃他人财物被甲省乙市丙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对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有哪些?( )
A.由丙县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
B.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征求外交部的意见后,对本案决定批准逮捕
C.由乙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报甲省人民检察院审查
D.甲省人民检察院经征求甲省政府外事部门的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同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答案】CD
【考点】本题考查逮捕外国人的程序问题。
【解析】《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94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或者涉及国与国之间政治、外交关系的案件以及在适用法律上确有疑难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征求外交部的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犯罪的案件,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省级人民检察院经征求同级政府外事部门的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同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如前所述,如果要逮捕外国人,首先要区分犯罪性质,只有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或者涉及国与国之间政治、外交关系的案件以及在适用法律上确有疑难的案件,才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其他案件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即可。其次,这些案件都先由市级检察院(具体包括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再次,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检察院审查批捕时,应征求同级外事部门的意见。
4.于某为甲省乙市丙县的民营企业家,是该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于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乙县公安局立案侦查,经审查认为应将于某逮捕,于是便向县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对此,如果在人大闭会期间,人民检察院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
A.应当报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许可
B.应当层报甲省人民检察院报请省人大常委会许可
C.应委托乙市人民检察院报请省人大常委会许可
D.应当分别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和层报至市.省人民检察院报请市.省人大常委会许可
强制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