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卡·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启示作用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农村公社逐步趋向解体与特卡乔夫等的意见相对立,俄国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希望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便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1881年2月,俄国民粹派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给马克思写信,请求马克思谈谈对俄国历史发展前景特别是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看法。。从而能够深化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关键词:卡·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马克思思想;俄国农村;农业公社
谈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大家一般会想起马克思所讲过的一句话,那就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除了马克思以外的哲学全部是“解释 世界”的哲学, 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1881年3月马克思的复信是其全面论述俄国及东方社会问题、表达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文献。正式复信前,马克思共写过四个草稿。最后复信内容简短,并没有寄出,1924年在苏联第一次发表俄译文。
初稿写于1881年2月底至3月初,全文共13页,约七千一百多字。二稿写于1881年2月底至3月初,全文共4页半,约三千二百多字。三稿写于1881年2月底至3月初,全文共5页半,约三千九百多字。四稿写于1881年3月8日,共1页,约200多字。正式复信与四稿写于同一天1881年3月8日,一页多。将近六百字,与四稿内容接近。其中前两稿体现的是分析过程,第三稿体现出马克思回信的完整思路,四五稿则与前面的分析差异很大。
一、对农村公社的分析
(一)《資本论》中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时将“历史必然性”限制在西欧各国的范围内。
(二)提供反驳俄国农民的公社必然解体的论据:在俄国,由于各种独特情况的结合,至今还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的农村公社能够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俄国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同时,它也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存在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波折而占有他的一切积极成果。
(三)“农业公社”所固有的二重性能够赋予它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一方面,公有制以及公有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联系,使公社基础稳固,同时,房屋的私有、耕地的小块耕种和产品的私人占有又使那种与较原始的公社条件不相容的个性获得发展。但是这种二重性也可能逐渐成为公社解体的根源。
(四)农业公社时期是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从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的过渡时期。“农村公社”的构成形式只能有两种选择: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先验地说,两种解决都是可能的,但是,其中任何一种,显然都必须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五)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唯一的欧
浅谈卡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启示作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