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 学 部 分
单脚起跳、落入“沙坑”
一、教学对象
小学一年级,人数50人,时间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的跳跃动作。
2、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三、教学内容
单脚起跳、落入“沙坑”
四、教学方法
(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音乐课上学习的歌曲“助跑跳远”。
集体拍手唱“助跑跳远”歌边唱边体会词义。
(二) 教师出示挂图并指导学生根据图示、词义创编舞蹈动作,适时提示、启发。带动学生集体跳“助跑跳远”舞,边跳边提示学生跳远的动作方法。
学生边唱边对照图示试着自编“助跑跳远”舞的动作。跟着教师学跳“助跑跳远”舞,初步了解跳远的动作方法。
(三) 要求学生分散随音乐自我练习,进一步体会“助跑跳远”舞的动作。
分散跟着音乐自我练习“助跑跳远”舞,体验一脚用力跳,双脚落地的动作。
(四)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练习一脚踏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动作。提示学生发扬互帮互学精神。
分组练习助跑几步,一脚在踏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动作。发扬互帮互学的精神。检测自我动作完成情况。
(五) 组织学生自评,检验学习效果。比一比谁能得“星”。
要求给学生奖励。
(六) 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提示游戏时注意安全。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要求,学生要和同伴做好游戏,注意安全。
(七) 教唱儿歌,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分组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要求学生 在各组的组长带领下,开动脑筋,积极创编。
(八) 组织学生互评。
看哪一组创编的好,教师总评。
五、学习评价
1、让每个学生通过唱、练感受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踏双落”的动作方法。
2、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活动。体验合作、创新、成功时的心情。
3、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队列教学(立正、稍息、左右转、报数)
一、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人数50人,时间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掌握立正、稍息、左右转、报数的动作。
2、发展学生的柔韧、反应、协调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辨别左、右、前、后的方位,教师灵活地进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上好体育课。
4、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立正、稍息、左右转、报数
四、教学方法
(一)教师在讲解立正、稍息动作时:
1、立正姿势采用自然站立的方法,要求时间不能太长。
2、稍息采用左脚侧出一步,与肩同宽,重心均落在两脚,双手背后相握,左手握右手腕,要求以防单脚支撑负担过重。
(二)学习左右转,教师讲解示范:
向左转时右脚跟离地,向右转时左脚跟离地。
方法1:让学生把右(左)手的衣袖挽起,教师下达口令时,预令与动令之间稍有间隔,时学生弄清所要转的方法,听到动令后身体向挽衣袖方向转动。
方法2:教师下达向左(右)转口令时,预令和动令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举起应转方向的手,完成动作后放下手。
方法3:老师将向左(右)转动作分解成两步完成,第一步做转体学生呼“1”,第二步再并腿学生呼“2”的方法,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
以上教师喊口令学生做或分组学生喊口令,学生做,自喊自做。
(三)学习报数,教师讲解示范:
1、学生从左到右依次连续报数,反复数次。
2、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组,在教师下达口令后报数,报到最后一人时双手举起,并迅速跑到排头站好,接着再从新的排头开始报数,依次类推,最后老师看哪个对报得快,声音洪亮,队伍整齐。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3、教师按本班的人数,从规定的大数开始报数,其余依次递减一个数,报到最后一位学生为止,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
4、教师在一般报数时让学生记住自己的位置后,进行奇数或偶数的轮空报数,看学生谁错了,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5、熟练报数动作后,由每位学生都当一次老师喊口令“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报数”老师学生集体评价,看哪位同学喊的洪亮,喊的准确,锻炼学生喊口令的能力。
五、学习评价
1、通过学习、练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掌握了学习的内容。
2、发展了学生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同集体能完成队列练习。
3、通过学习、练习,学生能够辨别左右、前后的动作方位。
4、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走和跑
一、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人数45人,时间45分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实际生活中走、跑的正确方法。
2、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性。
3、在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评价,能够指出走和跑时正确与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而且能够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
体育游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