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特色小镇总体规划(2018—2021年)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区、镇,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蓬勃兴起。西安市自2017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以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意见,明确重点产业类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市已开展两批特色小镇申报工作,共形成70余个申报对象,其中32个已列入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是大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历史交汇期、黄金机遇期、任务叠加期。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以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是认真贯彻落实要求,实施追赶超越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创业创新、培育新产业的重要途径,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赢得激烈区域竞争的关键。规划在深入分析西安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基础、发展机遇和问题挑战基础上,明确西安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思路及目标,提出10大类特色小镇分类发展和布局导向,并提出特色小镇体制机制创新建议。本规划作为引导和支持西安市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18—2021年,展望至2025年。
一、发展基础
西安市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西部中心,拥有重要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但作为内陆地区,西安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差距。在这一背景下,落实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力争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一)特色小镇建设紧抓新时代西安发展要求。
,符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西安长期积累的非公经济发展不快、经济外向度不高、创新潜能释放不足等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逐步显现。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形成新时代西安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增长新动能、适应引领新常态的迫切要求。建设发展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西安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西安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西安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符合国家推动西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协调战略。西安城市化进程走到今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对新型城市化的负面影响逐渐加深,城市治理及多元共治有待进一步健全。抓住省市共建大西安带来的城市空间优化拓展
及城市区域治理一体化重大机遇,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推动城乡居民生活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人的城市化;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形态,推动城市多中心发展,全面提升大西安城市品位、形象和竞争力。对于西安市巩固提升中心城市地位,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崛起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符合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安市面临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挑战,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趋势下,土地、水等基础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同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加剧,恶性环境事件增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契合西安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建设“美丽西安”的要求。有利于推动产业、旅游、文化、社区等多种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融合发展,在培育特色产业的同时,构建生态友好、风景优美的特色生态、人居、养生、休闲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主动参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要求。西安是陕西自贸区建设的中心区域,这些年借助西安高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等开发区,已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和开放经验。西安市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型开放发展新高地的同时,充分发挥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提出着力打
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着力建设全球硬科技之都、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时尚之都等宏伟目标。特色小镇建设较好承接西安市开放发展战略目标,有望通过构建一批项目落地的新地块、产业集聚的新平台、创业创新的新载体、宜居宜业的新社区,更加主动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巩固提升西安硬科技、历史文化为主要支撑的开放发展竞争力。
,符合
西安市特色小镇总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