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精选.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精选
  篇一
  作为歌德的代表作,也作为西方诗剧的典型,《浮士德》有太多的奥秘和争议。但谜团掩不住它的光辉,它依旧引来年轻人的痴迷。作为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高中生,我只能用直觉与常识揣测它的深意。
  中世纪时,浮士德博士厌倦了经院生活,将灵魂卖给了魔鬼,条件是魔鬼带他看遍世界、经历人生百态。然后,他看到了酒徒的潦倒生活、皇帝的幽深宫廷,参与了魔鬼的省会和王位战争,先后爱上了玛格丽特与海伦的幽灵,最终在获得封地、建成城池后,在忧愁中死去。
  全书文采飞扬、想象空灵,洋溢着浓厚的神话气息与宗教情感。然而最令人着迷的是在中世纪与古罗马的外壳下,暗中激扬的新哲学、新宗教。一切,都要从浮士德本人说起。
  浮士德首先代表了一种自我解放。浮士德研读哲学、法学、医学、神学四大传统学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炼金术、炼丹术,成为德高望重的大学者。然而凝固的学术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千篇一律的赞扬满足不了他的渴望。他精通神学、笃信上帝,却将灵魂卖给魔鬼,只因为他渴望变革与快乐。在中世纪黑色地层的重压下,即使如他这般禁锢已久的思想,都渴望着解放——尽管这“解放”在本人看来危险而罪恶。这种求变求新的热望,属于承压的囚徒也属于施压领袖。歌德用这种极端方式展现了自我解放的力量。之后,浮士德历经相思、自责等折磨,悔恨愤怒,却唯独不后悔离开经院,反而催促魔鬼带他走向更远。这种执着的“奋发向上”的意志,恰恰是人性中最独特的部分。
  浮士德虽投靠撒旦,但最终却上了天堂。这又代表了一种新的宗教观。与但丁的死板相对,歌德安排的这位内心向上的主角,虽然也曾罪孽深重,依然得到宽恕。这里的“救赎”已不是天主教廷的考评等第,而是以教为纲、从善如流、符合时代脉搏的新的评价标准。它与我们今天在欧美文化中体会到的宽容宗教相一致,是人文主义和新教的创造,这种宗教将信、善、望保存,把狭隘和偏激去除,使欧洲文化更为光彩夺目。
  从更高层次上讲,浮士德也许代表了整个近代西方人的灵魂。求变,即面临信仰崩溃、无可凭依的危险;求新,即面临失望、迷失、犯罪的可能,也许会迎来毁灭。浮士德渴求的是真与善的欢乐,美而壮的功绩。但他不幸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犯下了不少深重的罪业。这让我们想起宗教战争、大革命、殖民掠夺和世界大战。也许,“追求”这一行为本身具有悲剧实质:所得永远不会多于所失。但我们总垂涎于新目标,因而甘愿把生命花费在滚滚东逝水中。在丧失中成长,在进步中遗忘,是人类思想悲壮而庄严的进行式。
  篇二
  歌德著的《浮士德》,我总算把它看完了,这是我今年读书计划的第三本书。看完这本书,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这不仅是因为这本书厚得像砖头一样,让人望而生畏,还在于书中有许多我不甚理解的地方。幸亏有郭沫若在翻译完此书时写的“‘浮士德’简论”,让我稍微有了一点头绪。现在我就把我的读后感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部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伟大作品。
  《浮士德》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老年歌德在中世纪的书斋中烦闷苦恼,和弟子瓦格讷出外郊游,遇到一条黑色的尨犬。原来这尨犬是天上降下来的恶魔靡非斯特匪勒斯所变成的,他和上帝打过赌,先做浮士德的仆人,解除浮士德的心中烦闷。如果浮士德感到满意了,那么浮士德便不能成为主人,反而为恶魔所有。于是靡非斯

浮士德读后感范文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dwiirh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11-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