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囧途
作者: 孙丽朝,裴昱,朱耘 | 发表时间:.
刊发于总2146期《中国经营报》[封面小说]版 0条评论 被243次查看 收藏
编者按/春运前,让乘客在异台,也以私用积分,惹恼了上游航空企业。即使“归罪”于代理商,但这类事件屡有发生,且处理迟缓,足见这位OTA大佬难以从管理层面割除弊病。时值行业全新竞争格局初启,携程此番在标准业务上不堪表现,或将让这场囧途,难以止步于眼前信任危机中。
一线调查
携程“机票门”背后:平台假机票“积分买卖”
“我要求携程补一张票,她们又让我用一个日本人积分票。这相当于我拿出一张假币,被通知这钱有问题,又当着人家面,印了一张假币!”在日本,被合作伙伴用怀疑眼光包围,让携程顶级会员傅先生尴尬至极。这一过程中,携程客服还曾一度教傅先生“当自己是石原亲属”。
春运前,中国人在日本机场遭遇“假机票”事件,掀开携程旅行网票代内幕,更成为其巨大信任危机。
成立于1999年,赴美上市,迄今购并、投资、控股同业及相关领域企业多达36家携程,号称中国最大在线旅游企业,也被描述为该行业唯一一家盈利上市企业。
《中者调查发觉,携程“无法出票”“积分兑换票”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和机票代理行业完整灰色产业链条相关,且这一链条在目前特殊竞争背景下,成为行业魔咒。
在价格战日趋猛烈OTA(Online Travel Agent)行业,厮杀战场已渐由机票、酒店等关键业务,转向度假旅游业务——很多竞争对手在该领域大有弯道超车之势,而携程却在此时,在事关用户基础标准业务领域,深陷信任危机。
当事乘客要求携程在日本媒体刊文致歉,以澄清事实消除影响。而业内人士则经过分析事件中很多细节认为,积分票之所以能够成为“明规则”,不排除航空企业内部人员和机票代理商之间“权钱交易”可能,以前即有这类事件被查出。
动了航空企业和乘客积分票,携程信任危机以后更面临竞争囧境。
“携程‘机票门’事件,暴露出不单是供给商管理失控这一简单问题,而是个系统问题。”清华大学全球领导力秘书长顾常超认为,该事件也给更多互联网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企业快速发展不能忘记本身能力建设和以用户为中心责任意识。
跨国“造假”风波
1月7日,傅先生在日本某机场办理值机时,被通知自己在携程网预订机票有问题,傅先生立即联络携程,携程也为其重新出了一张机票,然而,经航空企业工作人员验证,这张新开出机票仍然是一张积分兑换机票,无法登机,更为糟糕是,日本机场要求傅先生帮助她们做相关积分偷窃调查。在此过程中,携程客服曾叫傅先生“当自己是石原亲属”。
对此,携程方面在回应中表示,此事系供给商人工操作失误,并称这类事件为小概率事件,携程机票客人,天天到机场发生无票现象概率低于万分之二。
然而,这“万分之二”似乎并不能说明这类事件低概率性,更难以抵消此事负面影响。舆论一度指责携程以此说法应对堪称荒谬。
1月10日,微信公众号“李淼”发表《携程在手,说走就走不了》一文,文中指出,1月9日,她经过携程帮好友购置北京飞往札幌机票,在机场被通知机票无效。
携程囧途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