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经费管理问题调查
李少民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伴随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减征以至免征,以前村级经费赖以保障村提留、农业税附加等逐步递减以至完全消失,取而代之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便成为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基础保障。为了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工作,在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规范村组财务管理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为这项工作还在不停地探索之中及其来自多方面原因影响,现在村级经费管理中还存在着部分亟待处理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部分不应有负面效应。为了深入巩固村级经费管理结果,总结经验,发觉问题,提出对策,三门峡市财政局组成专题调研组于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前后对所辖各县(市)区村级经费管理现实状况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深入调查,并形成本调研汇报。
一、村级经费管理取得成效
三门峡市现有62个乡镇,1365个行政村,11478个村民组,。全市共有村组干部19958人,其中村干部8557人,组干部11401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68元,为2935元。河南省免征农业税后,全市当年共安排村级经费3145万元,其中办公经费1540万元,村干部补助1105万元,组干部补助500万元。为了把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千方百计采取方法,主动建立村级经费保障和管理机制,并在以下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得到了有效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之前,部分贫困地域“村提留”少或债务负担重村组,村组干部补助和村级办公经费常常得不到确保,不少村组干部干到卸任时手里只是攥了一把
“白条”,不少村级组织靠借款维持运转;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村组干部补助和村级办公经费由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处理,其补助标准以县为单位统一制订,并由县核定到乡,由乡核定到村,村组核定到人。同时经过乡(镇)村财务服务中心对村级经费实施报账制,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有效确保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村组干部补助按时发放。灵宝市苏村乡为了确保村组干部按时领到补助,给每位村组干部全部办了邮政储蓄存折,立即将其补助打入个人账户,由乡邮政储蓄代发,受到了当地村组干部普遍欢迎。义马市依据当地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立即调整村组干部补助标准,使村组干部工作主动性得到了深入提升。
(二)农村五保户生活得到深入保障。取消农业税之前,农村五保户经费从村级经费中列支,部分地方常常把“养人”钱挪用到“办事”上,管理较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保户生活和政府形象。取消农业税后,五保户经费从村级经费中列出,县级财政每十二个月根据集中供养不低于1200元、分散供养不低于1000元标准足额安排五保供养资金,其中灵宝市分别达成元和1200元。这些资金由财政部门立即拨付到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设置五保供养资金专户,实施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集中供养由县级民政部门按季度直接拨至各乡(镇)敬老院,分散供养资金则经过乡民政所直接发放给所辖各行政村五保对象。这一政策方法落实实施,不仅使五保户生活普遍得到保障,而且也使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关心和温暖。
(三)村级经费使用监管机制初步形成。为了加强对村级经费管理,各县(市)区一是把村级经费统一纳入乡(镇)村财务服务中心严格管理,监督使用,通常开支不合理、票据不规范、手续不健全一律不得报账;二是各行政村全部普遍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每一笔开支不仅需要经过村关键责任人审核签字,而且还要经过村民理财小组组员集体审核、签字盖章后才能到乡(镇)村财务服务中心报账;三是相关部门对村级经费管理情况不定时组织检验,发觉问题立即纠正,总结经验立即推广。伴随这些方法落实实施,村级经费使用监管机制初步形成,有效杜绝了多种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和蔓延。
(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经过对村级经费使用情况多层次、多方位监督管理,各县(市)区农村以前村级经费开支中乱收乱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勇于违规违纪村关键干部
“权力”受到制约,村级经费使用由过去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集体决议,多步骤审核把关,资金利用透明度大幅度提升,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五)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税费改革前,因为缺乏严格制度约束,部分村组干部利用职权多吃多占现象时有发生,有地方甚至相当严重,所以引发了部分干群矛盾和上访事件,影响了社会稳定。农村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村级经费管理逐步加强,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和报账程序公开透明,有效杜绝了部分村组干部利用职权多吃多占现象发生,深入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主动贡献。
二、村级经费管理中存在关键问题
村级经费管理是目前农村工作中包含人员多、范围广、影响大一项关键工作。因为各地经
村级经费管理问题调查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