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
主讲老师教案
社会调查研究导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经过对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调查有一个概括性认识,能够正确掌握社会调查含义,明了社会调查任务和方法体系,了解社会调查相关理论及其方法体系和历史发展情况。
【教学关键和难点】掌握社会调查含义和基础任务;社会调查主体和客体和相关理论和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关键点:
1、社会调查是大家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搜集相关调查对象(社会事实、现象及其规律)信息资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社会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主体和客体
3、社会调查任务和功效就是搜集调查对象真实资料;正确地描述调查对象,使调查对象能够在大家意识中真实地再现;正确地解释调查对象,推论多个现象社会调查是
正确定识社会根本方法,是科学管理社会关键前提,它能够促进社会科学和理论发展。
4、社会调查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5、社会调查历史及其理论和方法发展
6、学习社会调查学目标和方法
【思索题】
1、什么是社会调查?
2、你是怎样了解社会调查主体和客体?
3、社会调查关键任务和功效是什么?
4、简明评述近代西方社会调查研究三位先驱人物。
5、阅读一篇社会调查汇报,谈谈你对调查研究认识。
社会调查研究概念
一、 社会调查定义界定
社会调查是大家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搜集相关调查对象(社会事实、现象及其规律)信息资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社会认识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不是社会研究唯一方法,因为对社会现象研究还能够采取试验研究方法。这些概念之间关系图所表示。
二、社会调查特点
1. 社会调查关键功效是反应社会事实,使调查对象及其规律再现于大家意识之中。
2. 社会调查目标是为了了解社会生活真实情况,探索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3. 社会调查对象是社会本身。
社会调查方法方法含有现实性、实证性和系统性。
第二节 社会调查主体和客体
一、社会调查主体
社会调查主体是指社会调查行为发动者和实施者,是社会调查行为主导部分和实际运作者。根据在社会调查中不一样地位和作用,能够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社会调查委托者,即社会调查发动者;二是社会调查受委托者,既能够是一个严密组织,又能够是从事社会工作研究人员。
二、社会调查客体
社会调查客体通常又称为社会调查对象,是指社会调查主体在调查过程中获取信息对象和认识研究对象。它有两个相互联络但又有区分层次组成:一是社会调查目标决定课题领域(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二是载负课题领域信息信息载体。
第三节 社会调查任务和功效
一、社会调查任务
1. 搜集调查对象真实资料
2. 正确地解释描述调查对象
3. 正确地解释调查对象
4. 对社会调查对象进行科学地估计和对策研究
二、社会调查功效
1. 对形成、检验和发展社会理论功效
2. 对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发展功效
3. 对社会决议功效
4. 能提升大家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能力
第四节 社会调查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
社会调查理论基础
社会调查方法体系
社会调查研究既是一项科学活动,也是一个研究社会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由不一样层次方法组成一套方法体系,即最高层次方法论,中间层次基础方法和低层次具体方法(见图1-2)。
图1-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图
第五节 社会调查历史及其理论和方法发展
一、古今中外社会调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学术界社会调查发展最快时期,这是因为当初中国处于贫穷、落后地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压迫下,中国工业化发展十分缓慢,科学家和革命者们全部在寻求救国之路。她们从了解中国国情入手,进行了大量社会调查。
社会科学工作者调查包含了各个领域,其中较著名调查论著有:社会学家陈达《社会调查尝试》(1926年),李景汉《北京无产阶级生活》(1929年)、《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年),陶孟和《北平生活费用之分析》(1930年),严景耀《中国犯罪问题和社会变迁关系》(1934年),吴文藻《中国小区研究计划商榷》(1936年),经济学家陈翰笙《中国地主和农民》(1936年)、《工业资本和中国农民》(1939年)。
另外,在民族学和社会人类学领域著名调查有:王同惠、费孝通《花篮瑶社会组织调查》(1934年),吴泽霖《铲山黑苗生活调查》,费孝通《江村经济》(1938年)等。这一期间,中国还建立了专门从事社会调查研究机构,其中有较大影响是陶孟和、李景
社会调查方法教案样稿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