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1 驾照考试科目二考试内容及合格标准- 桩考及路考(一)考试内容 1 、在规定场地内驾驶机动车完成考试项目的情况; 2 、对机动车驾驶技能掌握的情况; 3 、对机动车空间位置判断的能力。(二)考试项目基本考试项目: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侧方停车、通过单边桥、曲线行驶、直角转弯、限速通过限宽门、通过连续障碍、百米加减挡、起伏路行驶。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考试项目不得少于 6项。大型客车、城市公交车必考项目: 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直角转弯、通过单边桥、通过连续障碍; 牵引车准驾车型必考项目: 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曲线行驶、直角转弯、限速通过限宽门;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必考项目: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侧方停车、通过单边桥、通过连续障碍。其他考试项目随机选取。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准驾车型考试项目不得少于 4 项。小型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必考项目: 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侧方停车; 小型自动挡汽车必考项目: 桩考、侧方停车; 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 2 摩托车准驾车型必考项目: 桩考、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通过单边桥。其他考试项目随机选取。科目二考试应当先进行桩考。桩考未出现扣分情形的,补考或者重新预约考试时可以不再进行桩考。其他准驾车型的考试项目,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定。(三)合格标准满分为 100 分, 设定不合格、减 20 分、减 10 分、减5 分的项目评判标准。符合下列规定的,考试合格: 1 、报考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成绩达到 90 分的; 2 、报考其他准驾车型成绩达到 80 分的。★桩考科目二考试技巧之详细版( 1) ——倒桩[ 菜鸟上车] 2007/10/09 16:35 3 考试要求的标准路线图: a>2-3>b; b>2>5>2>c; c>2-3>d; d>1-2>c; c>1-2>a 2-3 表示车需要从 2和3 号位之间穿越攻略(一) 起步之前的调整: 01 右侧后视镜调整到, 车体占后视镜约 2/3 左右, 方便看清楚车尾情况; 02 左侧后视镜调整到,车体占后视镜 1 半稍多一些,后视镜要稍微向下倾斜,保证能看到: 左侧车身的一条黑线(用来判断倒车是否倒到位); 03 观察车体与黄线是否平行, 不平行时需要修正, 考试的时候发现不平行,可以让引车员调整好。路线 1( 最难): 起步于 a, 经通过 2和3 号位之间, 到达 b(右侧入库: a>2-3>b ) 01 直线倒车,眼睛看着 1和6 号杆,当 1和6 号杆对齐时, 向右打两圈方向; 02 车辆稳步曲线后退, 盯着右侧后视镜,当2 号杆和车尾距离大约 20-30cm 时,回一圈方向; 4 03 车子慢慢入库, 当车体和两侧黄线成平行时( 通过左右侧后视镜),回另一圈方向; 04 观察车体是否在库的中间位置( 通过左右侧后视镜), 如果不在中间,进行微调,哪边离黄线远(3-6 和 2-5 黄线) ,往那边打一点方向( 车子不能停,边调整边后退); 05 调整好之后, 直线后退, 至库底位置时停车( 透过左侧后视镜观察); Tips : 01 车移动速度一定要慢; 02 在起始位置时,如果车体离外侧黄线比较远,则在 1和6 号杆重叠前打方向;如果比较近,则重叠之后再打方向; 03 打方向的时候, 车不能停下来, 如果车子停, 那么方向也要跟着停 04 车子经过 2 号杆时,如果车体于 2 号杆的距离相对较小, 则提前回方向; 如果车体距离 2 号杆比较远, 稍微靠后在回; 车尾入库之后,再根据变化做相应调整 05 车子入库之后, 如果不在库的中间位置, 需要调整时, 车的左右后视镜必须已经越过了2和3 号杆( 防止调整时后视镜碰到杆子) 5 路线 2 :左库移动到右库( b>2>5>2>c ) 01 换好 1 档之后,原地向右打两圈方向; 02 车子启动, 至左车头在视线上越过 2 号杆, 快速向左边打 4 圈方向; 03 至车头平行于 2和3 号杆连线,回两圈方向,车子慢速行驶,至最接近 2 号杆出停; 04 换倒档, 原地向右打两圈方向, 车子启动, 透过左后视镜观察; 05 至左侧后门把手与 6 号杆相重叠,快速回 4 圈方向; 06 至车头平,向右打两圈方向,直线运行至库底 5 号杆附近; 07 换1档, 原地向右打 1又 1/4 圈方向, 车子启动, 至左车头越过 2 号杆; 08 快速回掉方向(1又 1/4 圈), 稍做停顿, 再向左打 1 圈方向,至车头平行; 09 快速向右打 1 圈方向, 直线行驶至最接近 2 号杆出, 停车; 10 换倒档,原地向右打 1 圈方向,盯左后视镜; 11
C1驾照考试科目二考试内容及合格标准.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