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防范新型网络电信诈骗专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经过这次专题班会,使同学们明白怎样预防手机诈骗关键性,经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诈骗多种形式,避免受骗受骗。
二、背景分析
伴随社会发展,交通事业发达,生活水平提升,饮食渠道宽广,信息技术进步,越来越多安全问题也逐步暴露,由其带来交通、饮食、消防、网络等方面一系列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为了加强学生在生活中各方面预防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在多种灾难来临时应对能力,为了灌输学生更多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能力。召开此次专题班会。
三、引入提问:什么是“偷窃和诈骗”?
所谓“偷窃和诈骗”就是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经验少,心肠软等特点,蓄意编造小说,博得大学生同情,伺机借走其银行卡,然后想尽措施盗走密码,最终骗走卡内资金事项。
(一)、电信诈骗特点
。诈骗案件和其它刑事犯罪相比,无现场、无痕迹物证,难以发觉、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在侦办传统诈骗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特征确定犯罪嫌疑人。而电信诈骗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仅经过电话和受害人联络,和受害人不见面,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加之,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采取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等手段,和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加大了确定犯罪嫌疑人、固定证据方面困难
(二)、电信诈骗作案关键手法
(1)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分别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社保、医保、有线电视或邮政企业”工作人员,虚拟上述机关、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电视欠费、邮包藏毒或涉嫌洗钱、贩毒、经济犯罪等”为名,要求事主保密并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
(2)冒充“领导”、熟人电话诈骗
骗子冒充单位领导、同事、同学、亲属、好友等,采取直呼其名或“猜猜我是谁”方法,以“临时周转、发生车祸、嫖娼被抓、急需手术费用、孩子突发疾病”等为名,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
(3)破财消灾诈骗
105防网络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