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诊疗高血压经验
高血压
→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
用中药诊疗或预防高血压优势:
(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
(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
正常人血压:90~140
高血压患者:95~160
一、 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秘要)
原方:黄连3两 黄芩2两 黄柏2两 栀子14枚
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加入干姜、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很好吃)
1. 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
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干者
(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问题须尤其关注)
在张仲景眼中黄连是“除烦药”,比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药是最多约60g (此烦比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
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
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主打方
没有把此方看成降压药
2. 临床效果:
(1) 有降压作用
(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比如朱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
(3) 减缓心律
(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
:
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
4. 本方用量较小,可采取胶囊内服
二、 三黄泻心汤(金匮)
原方:大黄2两 黄连1两 黄芩1两
黄煌方:大黄5~12g(大便干结用生大黄,通常见制大黄) 黄连3~6g 黄芩6~20g
1. 泻心汤可用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头痛如劈开来一样),此方为古代止血方
仲景书中→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
陈修园→诸方无效者,泻心汤百试百效
2. 本方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降压效果,而且服药过程中,患者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够下降,头痛、心悸…等也能改善
黄煌经验:泻心汤配合大柴胡汤配合黄连解毒汤→来诊疗些体格壮实效果很好
3. 本方可用于脑血管意外预防
千金方→加减三黄丸→诊疗男子五劳七伤….久服能够走逐奔马
此方有保健作用 (三黄片)
壮实、营养状态比很好、没有显著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好、大便干结、舌质暗红,体检下来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偏微胖、壮者多
长久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大便不太通(如:腑实证)
,效果也不错,主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用于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
三、 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
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 红枣10~20g
(二陈汤=夏陈苓草+竹茹、枳壳、干姜、红枣,仲景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橘皮竹茹汤去掉人参)
1. 本方用于临界高血压或初中期高血压并伴有失眠’多梦、易惊恐患者
(1) 高血压临界或血压易波动,无心、脑、肾并发症
(2) 主诉较多(头痛、头晕、失眠、多噩梦、易惊醒、有恐惧感),症状较严重
(3) 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情况良好、面部皮肤油腻
(4)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血压正常,到医院给医生量时血压偏高)
有这四条,用此方有效
2. 温胆汤是壮胆药,可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用此方后能够改善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
,名黄连温胆汤,诊疗口干、口苦、失眠、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础上再加黄芩、栀子效果愈加好
4. 此方和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适用,诊疗高血压伴有焦虑、腹胀
5. 此方和【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诊疗虚烦不得眠】适用,适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中老年女性
四、 大柴胡汤
经方:柴胡半斤 黄芩3两 半夏半升 枳实4枚 芍药3两 大黄2两 生姜5两 大枣12枚
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
本方适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胆囊炎、胆石症、高血脂、便秘、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