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题目】
细胞凝集反应
【试验目标】
1、了解细胞表面结构。
掌握细胞凝集原理。
掌握细胞凝集试验操作方法。
【试验材料和用具】
1. 试剂:PBS缓冲溶液、%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2. 器具:酒精棉球、双凹片、载玻片、一般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3. 材料:兔子静脉血
【试验原理】
凝集素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和糖专一结合蛋白质,它含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作用。现在已发觉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多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及一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见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以其被提取植物命名,凝集素为它们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糖萼)。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因为它和细胞表面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结果,加入和凝集素互补糖能够抑制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是指细胞相互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细胞团,现在认为,细胞间联络、细胞生长和分化、肿瘤发生和免疫反应全部和细胞表面分枝状糖分子相关。
细胞凝集反应技术
(1)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颗粒性抗原和对应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集成肉眼可见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血清中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细菌或其它凝集原全部带有相同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分散状态。抗原和抗体相遇后,因为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相互对应化学基团,所以发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因为抗体和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排斥力,抗原表面亲水基团降低,此时已经有凝集趋势,在电解质参与下,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经典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较大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颗粒表面上,当这些致敏颗粒和对应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载体
含有吸附抗原(抗体)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个动物红血球、一些细菌等。
良好载体有以下几点基础要求:
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中无自凝现象;
大小均匀;
比重和介质相同,短时间内不沉淀;
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
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
现在使用最广泛是人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后者使用更广,因其起源方便,另外绵羊红血球表面有大量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一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试验步骤】
大致步骤
土豆凝集素+红细胞悬液 混合
取兔子静脉血配置1%红细胞悬液
PBS+红细胞悬液 混合(对照)
显微镜下观察
摇摆5-10min
观察
具体操作
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g,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二十四小时,浸出粗提液中即含有可溶性
土豆凝集素。(老师已做好)
2、抽取兔子静脉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样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